日本又放话了,如果中国限制稀土供应,日本就和美国一起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稀土和芯片设备,日本到底凭什么和中国叫板? 这听起来挺强硬,可仔细想想,这里面藏着不少猫腻。日本为什么敢这么叫板?关键在于稀土和芯片设备这两样东西互相牵制,谁也离不开谁。 日本觉得自己手上有芯片设备的优势,能让中国难受一阵子,可他们忽略了稀土这块是中国牢牢抓着的命门。要是真闹起来,谁先扛不住还不好说。 日本每年消耗的稀土氧化物大概在2万吨左右,其中有60%到70%要么直接从中国买,要么通过间接渠道靠中国供应。 这不是小数目,日本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还有精密仪器,都得用这些稀土来做关键部件。比如半导体抛光剂或者磁性材料,没了稀土,生产线上很多步骤就卡壳了。 日本的芯片设备制造业特别依赖这些,设备里面的部件至少有10%到15%涉及稀土元素。要是中国真限了出口,日本那些工厂可能先自己停摆,谈什么对华管制,估计先顾自家后院了。 日本储备的稀土也不多,官方数据说能撑3到6个月,可一些企业内部评估觉得最多90天就见底了。这时候,他们的产业就会乱套,成本上涨,交货延误啥的都跟着来。 中国在稀土上占的优势不光是挖出来的量大,更重要的是整个加工链条都捏在手里。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产量占七成,加工能力更是高达八成以上。 其他国家就算有矿,也大多得把原矿运到中国来提炼成能用的产品。日本想找别的地方买,道理上行得通,可实际操作起来费劲。 全球稀土种类有17种,中国基本全覆盖,其他地方顶多几样,质量稳定性还比不上。 拿数据看,日本从非中国来源的稀土比例这些年慢慢涨了点,但到2025年,这些替代渠道加一块儿也只能满足他们需求的20%到25%。剩下的缺口太大,短期内填不上。 转到芯片设备这边,日本确实有底气。他们在光刻机辅助系统、靶材和精密部件上全球领先,市占率高。 中国一些高端芯片生产还得用他们的设备,这点差距存在。可日本的这些设备本身就用着中国稀土。 要是供应出问题,他们的生产成本先涨,交期拉长。举个例子,日本像东京电子这样的公司,中国市场占他们营收的四成左右。 要是真管制出口,中国订单没了,他们的业绩也得跟着滑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地,进口额一年好几千亿美元,日本企业丢了这块蛋糕,日子不好过。 中国也没闲着,这些年芯片国产化推得挺快。中低端芯片的自给率已经从三成涨到七成以上,车用芯片在比亚迪这样的企业里基本实现自产。 高端领域像28纳米工艺的芯片,北京的一些公司已经量产了,画质调节芯片都用到显示设备上。汽车芯片认证体系也升级了,帮企业解决不敢用不会用的难题。 半导体投资一年投三千多亿,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前。每次外部压力一来,中国研发速度反而加快,成熟制程基本自足,先进工艺也在补课。时间一长,日本的管制影响力就弱了。 要是真互相限制,后果都不小。日本短期内设备产量可能掉三成,股价波动大。中国高端线延缓一两年,但会加速替代。 美国跟着掺和,也得掂量,他们稀土加工只占全球一小块,依赖中国不少。报告里都写着,美国短期内脱不开对中国稀土的靠山。 这场博弈,更像大家互相试探,谁也不想先动真格。全球化下,产业链你中有我,硬脱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稀土和芯片的纠缠,让日本的表态听着唬人,可实际底气不足。 中国用实力稳住局面,逐步缩小差距,未来谁占上风,得看谁的链条更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