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去苏联学习的刘亚楼,突然得知,自己在延安的妻子凌漪竟然和一位红军干部

陈砚之 2025-11-25 19:17:09

1939年,去苏联学习的刘亚楼,突然得知,自己在延安的妻子凌漪竟然和一位红军干部结婚了,刘亚楼顿时觉得晴天霹雳。 刘亚楼出生于1910年福建武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加入革命队伍,1929年入党,次年参加红军。长征期间,他担任后勤角色,确保部队补给。到达陕北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任教,结识女学员贠凌漪,两人结婚并生子。1939年,他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学习航空和指挥知识。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空军工作奠基。回国后,他参与东北战役,1949年任空军司令,推动现代化建设,直至1965年逝世。 1939年,刘亚楼离开延安赴苏,途中经新疆转机抵达莫斯科。学院学习期间,欧洲战局恶化,德国入侵波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他申请上前线,担任联络官。通信中断,延安传出他阵亡谣言。组织确认后,通知家属。贠凌漪独自抚养幼儿,在延安从事教育。同志劝说下,她同意改嫁另一红军干部。消息传到苏联,刘亚楼继续前线任务,积累作战经验。 贠凌漪改嫁后,继续延安工作,新家庭逐步适应环境。刘亚楼在苏联结识苏兆征女儿苏丽娃,两人结婚,但因志向不同分手。1945年,他以苏军身份回东北,投入解放区建设。事件源于战争信息阻隔,他未追究,转向新职责。贠凌漪后来在教育领域贡献力量,两人路径分岔。 战争结束后,刘亚楼返回大连,遇见教师翟云英。她有苏联血统,父亲因抗日被杀。两人相识后结婚,翟云英母亲初不同意,后被说服。1947年婚礼举行,刘亚楼很快赴东北战场。翟云英在家教书。新中国成立,刘亚楼领导空军,翟云英支持家庭。1965年他因肝癌去世,留下遗愿给妻子。 刘亚楼一生经历四段婚姻,前三次受时代影响中断。早期封建包办婚姻随革命结束。延安婚姻因战争谣言分离。苏联婚姻因理念分歧解散。最后一任婚姻稳定,翟云英陪伴至终。他军事贡献包括长征保障、东北指挥、空军创建,推动飞行训练和装备引进。 贠凌漪出身国民党县长家庭,为革命断绝关系,投身延安教育。她改嫁决定符合当时生存压力,新丈夫为红军干部,两人共同工作。刘亚楼理解这种现实,继续专注学习苏军战术,如坦克战和空军协调。这些知识回国后应用在辽沈战役中。 翟云英中俄混血,童年随父母回国,遇侵华战争。父亲被害后,她母亲抚养子女。她在小学教书,遇刘亚楼后,两人共享革命信念。婚后,刘亚楼忙于空军组建,她处理家务。1953年,刘亚楼回乡探亲,处理旧事,体现责任感。 刘亚楼拒绝加入苏联国籍,坚持回国服务。空军时期,他从零起步,组建队伍,赴苏采购飞机。翟云英曾想随行寻亲,但他优先公事。她独自照顾子女,体现独立。刘亚楼临终嘱托包括子女教育和资料整理,翟云英用多年完成。 革命婚姻往往受外部因素左右。刘亚楼经历显示,个人情感需让位于集体需求。贠凌漪改嫁后,无缘重聚,两人各自前行。他与翟云英结合,基于共同理想,支撑空军事业。1955年授衔上将,他继续推动空军发展。 翟云英拒绝改嫁,独守24年,实现丈夫遗愿。1989年她逝世,子女继承精神。刘亚楼生前处理家乡冤案,如为牺牲丈夫伸冤的妇女,显示公正。空军现代化进程中,他注重人才培养,避免官僚作风。 战争通信不畅导致误会频生。刘亚楼苏联时期,参与卫国战争,学习防空系统。回国后,未提及旧事,专注东北解放。翟云英陪伴,提供稳定后方。她教育子女革命传统,体现家庭角色。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