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俄罗斯也弃权了,安理会胜负已分,特朗普送中方一句话,就在联合国安理会举

青一说社会 2025-11-26 12:14:07

最后一刻,俄罗斯也弃权了,安理会胜负已分,特朗普送中方一句话,就在联合国安理会举手表决的前一秒,局势还是扑朔迷离,谁也没料到,俄罗斯也跟着中国一起,选择了弃权。   特朗普的加沙“20点计划”不是空谈,核心是停火后重建加沙,但每条都卡着算盘。第一点拆哈马斯隧道,第五点边境检查,第十点临时警察,表面人道援助,实际权限模糊,谁领头谁出兵谁担责,全靠后续谈。   安理会13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的结果,看似胜负已分,实则把加沙的未来扔进了“模糊地带”。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的发言一语道破关键,这份决议对巴勒斯坦的关注少得可怜,既没明确肯定巴勒斯坦主权,也没坚守“两国方案”的核心原则,反而在“和平委员会”和“国际稳定部队”的结构授权上含糊其辞,简直是把“巴人治巴”的基本准则当空气。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更直接,直言这份草案就是美国和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搞的“实验”,所谓的国际稳定部队,不过是想让外部势力成为冲突的一方,重演过去那些与既定目标背道而驰的美式倡议。   加沙不是美国的“海外领地”,更不是以色列的“安全缓冲区”,特朗普想靠几句空泛的重建承诺,就把巴勒斯坦的主权打包处理,中俄自然不会配合这场自导自演的戏码。   特朗普的20点计划,每一条都藏着精打细算的小九九,表面上是为了停火重建,实则全是为以色列量身定制的“安全套餐”。   第一点拆哈马斯隧道,看似是消除安全隐患,实则是帮以色列拔掉心腹大患,这些隧道既是哈马斯的防御工事,也是加沙地带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一刀切拆除只会让民生雪上加霜。   第五点的边境检查,明着是管控武器流入,暗着是把加沙的物资流动权攥在手里,过去以色列就常以“安全为由”封锁加沙口岸,导致人道主义物资长期短缺,现在有了安理会决议背书,这种封锁只会更合法化。   第十点的临时警察更是妙,谁来组建?谁来指挥?经费谁出?全是没说透的糊涂账,大概率是让美国主导的“盟友体系”接手,变相把加沙的治安权交给亲以色列的势力,彻底架空巴勒斯坦的自治能力。   这种“权限模糊”的套路,美国在中东早就玩过不止一次。   当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主导成立“联军临时权力机构”,名义上是推进民主重建,实则手握伊拉克的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结果把伊拉克搞得教派冲突不断,恐怖主义趁虚而入,至今都没能恢复稳定。   阿富汗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也是同理,各国部队权责不清,美国说东其他国家不敢说西,打了二十年仗,除了留下一片废墟和流离失所的难民,什么也没留下。   特朗普现在想把这套老把戏搬到加沙,无非是想让美国以“重建主导者”的身份,牢牢绑定以色列的安全利益,同时削弱伊朗支持的哈马斯势力,顺便在中东刷一波存在感,至于加沙人民的死活,不过是这场权力游戏里的筹码。   中俄选择弃权,看似是中间立场,实则是最清醒的战略表态。   两国从来都支持“两国方案”,主张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共处,而特朗普的计划明显偏科严重,把巴勒斯坦的主权和利益抛在脑后,这样的决议就算通过,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埋下更大的冲突隐患。   中国坚持“巴人治巴”,认为加沙的未来应该由巴勒斯坦人民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外部势力指手画脚;俄罗斯则看透了美国的“实验”本质,不想让加沙成为下一个伊拉克或阿富汗。   特朗普送中方的那句话,大概率还是老一套的“合作共赢”说辞,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拉拢中国分担责任的幌子。   美国想让中国在重建中出钱出力,却不想让中国参与核心决策,更不想尊重中国坚持的“两国方案”,这种不平等的合作,中国怎么可能答应。   中国在中东的立场一向是劝和促谈,之前就推动过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为地区和平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不是像美国那样搞拉帮结派、制造对立。   特朗普想让中国当“冤大头”,跟着他的节奏走,无疑是打错了算盘。   权限模糊的决议只会让各方势力互相扯皮,美国和以色列想趁机巩固利益,阿拉伯国家可能因为不满而消极怠工,哈马斯则可能因为被削弱而重新采取激进手段。   特朗普的20点计划不是和平的福音,而是霸权的延伸,中俄的弃权不是退缩,而是坚守原则的清醒。   安理会的决议虽然通过了,但如果不能解决巴勒斯坦的主权问题,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加沙的战火迟早还会重燃。   特朗普以为靠一份模糊的决议就能掌控中东局势,却忘了人心向背才是和平的根本,这场看似胜券在握的投票,到头来可能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政治闹剧,而加沙人民的苦难,还将在这场闹剧中继续上演。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青一说社会

青一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