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息! 11月27日,美国执法官员宣布,已确认此前在白宫附近枪击两名国民警卫队成员的嫌疑人身份为29岁的阿富汗公民拉赫曼努拉·拉坎瓦尔,他于2021年进入美国。这起发生在26日的暴力事件最终导致两名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国民警卫队员因伤势过重死亡,可以说让华盛顿的安全神经瞬间紧绷。 白宫立马进入封锁状态,总统特朗普虽然在佛罗里达州,但也听取了简报,并在社交媒体上放话要让行凶者“付出惨痛代价”,同时国防部还火速往特区增派了500名士兵,连里根国家机场的航班都因此暂停了,这一连串反应说白了就是如临大敌。 嫌疑人2021年刚好赶上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的难民潮,当年美国一口气接收了6.8万多名阿富汗难民。可他被捕时身上连身份证明都没有,所谓的入境筛查更像走过场,超九成阿富汗难民的人道主义假释申请被拒,他却能顺利留下,漏洞大得离谱。 华盛顿特区的治安早就是烂摊子,今年9月就有FBI特工在白宫1公里外遭持枪劫车,防弹衣和无线电都被抢走。现在劫车案比2022年翻了一倍多,77%都带枪,这次枪击不过是混乱的冰山一角。 特朗普8月就以“犯罪紧急状态”为由,派2300多名国民警卫队进驻特区。可就在枪击前几天,法官刚裁定这种部署违法,只是暂缓21天生效,现在又增兵500人,政策反复得像儿戏。 白宫安保吹得天花乱坠,号称有三层防御圈,上万人警力守护,光防弹玻璃就有147扇。结果两名士兵在核心巡逻区遭针对性袭击,所谓的铜墙铁壁,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安置阿富汗难民早给美国埋了隐患,2021年那些难民就给美军基地造成2.595亿美元损失。可美国一边拒收大部分难民申请,一边对已入境人员疏于管控,这种混乱政策早该出事。 政客们只会喊狠话博眼球,特朗普放话要让凶手“付出代价”,却对枪支泛滥、筛查漏洞这些根源问题视而不见。增兵、封锁不过是表面功夫,治不了美国社会治安的沉疴。 这场枪击案戳破了美国的安全神话,也暴露了移民政策的混乱。只靠强硬表态和临时增兵捂不住窟窿,不解决根本问题,类似的悲剧迟早还会发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