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社宣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延迟退休详情公布” “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上线”等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网络热度体现了公众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折射出这一改革的分量之重。
其实,对延迟退休年龄,我国酝酿已久。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此后,这一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不难理解。延迟退休年龄,是个人、家庭的大事,与退休安排、年轻人就业等息息相关。它更是国家的要事,涉及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
正因兹事体大、不可等闲视之,搞清楚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对平稳有序推进这一改革也就至关重要。
不妨先看人均预期寿命的相关数据。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基本国情确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40岁左右。如今,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显著提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退休年龄与人均预期寿命密切相关,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人口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也应适当延迟。
再看工作年限。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发展,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是8年,如今已增至14年。在校读书的时间长了,参加工作的时间自然就会推后。如果进入职场的时间点延后,退出工作岗位的时间点却一成不变,就意味着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这既不利于自我价值实现,也会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
可以看出,现行退休政策已与当前基本国情不匹配、与人口发展新常态不适应,有必要作出适当调整。
结合决定内容看,这一改革有什么意义?
对个人来说,能满足多样化需求。如今,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选择上趋于多样化,期盼有一些弹性、多一些选择。不少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劳动者,希望多干几年。比如,有人想为自己和家庭多攒些积蓄,有人想在岗位上继续发挥才能,有人想多带出来几个徒弟。也有人出于一些考虑,希望提前退休。按照自愿、弹性原则推进这一改革,增加了退休时间的选择权。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弹性延迟退休或者弹性提前退休。劳动者通过选择退休年龄,有效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此外,老年人往往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人生阅历,不少行业更是“越老越吃香”。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增加部分老年人的收入,有助于这一群体更好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于国家而言,可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看规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看结构,劳动年龄人口中的青年群体、大龄群体人数占比呈现一降一升态势。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推动有意愿的大龄劳动者成为充实未来劳动力的重要力量,扩大劳动力规模,让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曲线趋于平缓,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从根本上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各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是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1.1%,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他国家应对老龄化的做法,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价值。近几十年,多数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有的国家仍在继续推动这一改革。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总而言之,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充分考量了历史经纬、现实问题、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也参考了国际做法。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所需。
“延迟退休年龄,为国家加把劲,也为自己的夕阳红添彩”“老龄社会成课题,长寿人群增比重。自愿弹性相结合,渐进实施能从容”……网友们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表达了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理解与支持。充分认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在“为什么改”上凝聚共识,为改革措施稳妥有序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编辑丨颜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