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库长城(5)

小丁之道 2024-04-27 06:18:20

  5

  时间的巨轮滚滚向前,不以任何事物的兴衰和生命的悲喜而稍微停下步伐。

  又一个20年过去了!

  新疆,克拉玛依北部。

  在一片高低足有两三米的梭梭林里,有一只小老鼠钻出洞口,骨碌碌转了几圈脑袋,确保没有危险后,便开始了外出觅食。

  不远处,还有很多蚂蚁窝,小蚂蚁们出窝开启了一天的奔走。林子里,还有很多长得像屎壳郎的虫子往来穿梭。远处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林子里低空飞行。

  哦,这竟然是一个梭梭林生态!

  在沙漠灌木林也能孕育出生态体系,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

  在梭梭林30米开外,停着几辆中央电视台电视转播车。一位饱经风霜但英气勃发的中年人,领路在前,引导摄制组走进了梭梭林深处。

  “严主任,我们都知道,这个地方原来都是荒漠戈壁和沙漠,后来你们是怎样改造的沙漠,形成了这么一大片林子?”

  “不,我们并没有改造沙漠。”看着记者一脸疑惑,严主任继续补充道:“我们是在和大自然做朋友,大家仔细看,这个地方不仅仅有沙漠,还有裸露的碎石地块,有灌木带,有水洼。我们顺应自然,通过多年测试,也就是自然的、人工的筛选和淘汰,最终大家看到梭梭树脱颖而出。梭梭被证实在甘肃、内蒙古的沙漠里种植,会有更高的成活率和相对最经济的生态价值。梭梭对生态涵养和生态修复的作用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考验,以甘肃民勤县为例,早年饱受沙尘暴、沙漠化侵蚀威胁,后来种植了几条数百公里的梭梭“长城”,生态环境明显变好。这几年,我们寻找到了改良品种,又开启了在新疆的大规模培育、种植。”

  “那这附近还有沙漠吗?”记者单刀直入,又问了一个问题。

  “对于土地荒漠化,很多人第一印象里都是一望无际的荒凉沙漠。实际上,荒漠化土地并不都是沙漠。再往前走10公里,能看到大片的沙漠地貌。梭梭的到来,和这块大地和谐相处。”严主任继续耐心解答。

  “我再问一个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后来,你们是怎么解决水源问题呢?”记者下意识的看了看远方那个矗立着的水库圆环大坝,那是失败的水库长城计划的一个工程节点。

  “我们也并没有解决水源问题。”严主任摊了摊双手。

  “什么?”记者发出一声惊呼。

  “是的,我们没有解决水资源问题。事实上,水就在那里。看似干旱的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富含极为丰富的地下水。梭梭林只需要汲取少量的地下水,利用少量的降雨就可以存活。梭梭树的寿命可以达到100多年,最高可以生长三四米高。”

  严主任仿佛想到了什么,又补充道:“当然,这些地区不止可以种梭梭,还可以种植红柳、花棒、沙棘等树木,我们也在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格局。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些树种成林后,会形成一个大的生态体系,各种动植物自成食物链体系,繁衍不息。”

  “这个地方似乎没有多少人,如此规模的林子,你们是怎么种下去的?”记者又问了一个多数人会关心的问题。

  “还记得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圆圆的肥皂泡》中提到的飞机投放冰弹的技术吗?”严主任终于忍不住,露出了玩世不恭的一副表情。

  “你是说,你们把飞播造林技术变成了现实?”记者眼中充满期待。

  “不不,刚只是开个玩笑。”严主任笑了出来,周围的一圈人跟着笑了起来。

  没错,这里的严主任,正是当年的严正。今天的严正,已经是国家资源部发展中心的负责人,他选择了与老师完全不同的两条道理,践行心中的梦想。

  “不过也差不多。我们启用了大规模的无人机矩阵,投放了经过改良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被包裹在一种特殊的包衣中,这种包衣的材料是一种由多种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复合物,可以为种子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水分,同时还能够防止种子被病虫害侵蚀,也能让种子更好的扎进土地里。”严正又一次严肃起来,耐心的重新做了解答。

  ……这档电视节目,录制了三个多小时。

  夕阳西下,响起了画外音:我们在沙漠里种树以及治理沙漠不能盲目行动,不能为了人定胜天而人定胜天。要尊重科学,尊重常识,尊重实践,探索到人类和沙漠共存的最佳方案,找到各方生态利益平衡的最大公约数。

0 阅读:0
小丁之道

小丁之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