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汉成帝勃然大怒。他怒斥朱云:“你胆敢诬陷朝中重臣,该当何罪?”说着,便命令御史上前捉拿朱云......
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穿越汉成帝时期,看看御殿前发生一件精彩事件。
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角。
朱云是汉成帝的时代的一名勇士。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体格魁梧,传闻中身高八尺,力大无穷,犹如古代的英雄豪杰。

张禹曾是汉成帝的老师,虽然满腹经纶,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这一道理,如同古训般深入人心,但汉成帝却似乎并未领悟。
他先是封张禹为安昌侯,后又提拔他为宰相,使张禹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权臣。张禹担任宰相后,并未展现出应有的治国才能。他不仅对国家的治理束手无策,也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整日只是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样的表现,自然引起了满朝大臣的不满和私下议论。

有人对朱云说:“你看那张禹,当个安昌侯还算勉强,如今竟爬上了宰相的宝座。他什么事情都拿不出主意来,大汉朝要是由他掌权,恐怕要危险了。”
朱云听后,义愤填膺地说:“此人确实不配为官,我要在皇帝面前弹劾他。”尽管有人提醒他张禹是皇帝的老师,但朱云却毫不退缩,坚决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终于有一天,朱云鼓起勇气,向皇帝呈上了一份奏章。
他愤怒地指责道:“陛下,朝廷中有一位大臣,他既不能为国君出谋划策,又不能安抚百姓,却身居高位,形同虚设。他就像一具死尸,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却毫无作为。我请求陛下赐我天子剑,让我将此人斩首示众。”
朱云的话音刚落,整个大殿都陷入了沉寂。汉成帝愣住了,他疑惑地问:“你说的这个人是谁?”朱云毫不畏惧地回答:“我说的就是安昌侯张禹!”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汉成帝勃然大怒。他怒斥朱云:“你胆敢诬陷朝中重臣,该当何罪?”说着,便命令御史上前捉拿朱云。

情急之下,朱云却紧紧攀住殿上的门槛,不肯就范。他奋力挣扎,竟将门槛折断。朱云大声喊道:“我能够与龙逢、比干这些忠臣在九泉之下交往,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会如何?”御史无奈,只得将朱云拉下大殿。

就在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他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请罪。他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著称于世。如果他说的话有道理,就不可诛杀;如果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的叩头声震响大殿,鲜血染红了地面。
汉成帝见状,怒气才渐渐消解,最终饶了朱云一命。
事后,宫廷总管要派人更换被朱云折断的栏杆。
出人意料的是,汉成帝却制止了他。他说:“不要换新的了,就保留这根栏杆吧。用它来表彰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

从此,“折槛”、“槛折”等词语便成为了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的代名词。而“朱云节”、“朱云折槛”等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气节的佳话。
实际上,对于张禹的评价却并非一边倒。尽管他在担任宰相期间表现平平,但在后来的仕途上却有所建树。
汉明帝永平八年,张禹被推举为孝廉,不久便得到了升迁。到了汉章帝建初年间,他又被授予扬州刺史的职务。

在担任扬州刺史期间,张禹展现出了他坚韧不拔的一面。
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们普遍认为江中有伍子胥的魂魄作祟,因此很难成功渡江。张禹却毫不畏惧。他准备渡江时,官吏们纷纷劝阻,但他却坚定地说:“伍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立志要审理冤案错案,难道会危害我吗?”于是,他挥动船桨,成功渡过了江。
渡江后,张禹便开始巡视所属的郡县。他走遍了每一个偏僻的角落,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冤案得到了昭雪,许多无辜者得以重获自由。他的清廉公正赢得了官吏和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人们纷纷向他诉说心声,无论是抱怨还是称颂,无论是美好还是丑恶,都愿意主动告诉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禹并非完美之人。
在任期间,他也曾遇到过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他的下属功曹戴闰就曾犯下小错。尽管戴闰权势显赫,但张禹却并未因此姑息纵容。
他命令戴闰主动到徐县的狱中去接受惩罚,并依法对其进行了治罪。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赢得了百姓的赞誉。自那以后,张禹的下属们无不对他心生敬畏。
说到这里,我发现汉成帝重用张禹,不是没有道理的。朱云啊!你是斩不了张禹的。

朋友们,我是小小溪老师,持续跟大家古诗文中的经典故事,后面的内容更加精彩,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