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涟源半自动步枪厂,代号981,几千人的生活区已成空城

忆三线岁月 2024-11-11 04:07:5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威胁如影随形。为了应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决定将工业重心由东部向内陆的三线地区转移。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工业迁徙,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工人、专家和铁道工程兵投身其中,共同铸就了三线建设的辉煌篇章。

湖南,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战场,自1965年起全面展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在这片热土上,涟源等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成为了三线建设项目的首选之地。这些地区依山傍水,地形隐蔽,既便于工厂的建设与隐蔽,又便于物资的运输与保障。因此,湘峰机械厂、湘中机械厂等大型项目纷纷在涟源等地落户,为湖南乃至全国的三线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湖南涟源市的安平镇,隐匿于翠绿山沟之中的国营湘中机械厂(军工代号981),其厂址前身是一处废弃的安平铁厂。

1964年底,伴随着国家战略的部署,这座工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并迅速具备了试生产能力,它的主要任务是生产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

当时,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湘中机械厂的厂房被巧妙地分散在山沟里,依山傍水而建,既便于生产又便于隐蔽。山脚下天然形成的山洞深邃曲折,为工厂提供了天然的隐蔽与凉爽。清澈见底的溪流在山沟下潺潺流淌,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致。

安平镇周边的山是碳酸钙质的石山,天然的山洞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曲折幽深。洞内潮湿,滴水不断,但工厂的建设者们却巧妙地利用这些山洞,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山洞车间建设。最终,这些山洞车间成为了湘中机械厂生产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单身宿舍依山而建,像一列火车厢般整齐排列,但生活设施却极为匮乏。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甚至做饭都要自己担煤上山。在改革开放前,物资紧张的年代,想要买点肉,得跑到农村的食品站去排队。

工厂离县城有40多里路,购物、看大病都要到县城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工厂与县城之间并没有开通长途汽车。于是,厂里只好将大货车改装成客车用,用钢管焊成一个笼子来防止人掉出去。

八十年代,中美结束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有所缓解,我国结束了长达17年之久的三线建设,全面转向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湘中机械厂也军转民,投身民品开发。由于厂建在山沟,物资运输极不方便,1991年底,国营湘中机械厂整体搬迁到了娄底,与湘峰机械厂合并成华达机械厂。

曾经辉煌一时的国营湘中机械厂,如今已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是一片荒废的老厂房和住宅区。这些建筑和设施,虽然整体交给了地方,但却因为疏于管理,大多数都处于荒废状态。

走进这片废弃的厂区,那些高大宽广的厂房,如今却已是破败不堪。斑驳的厂房墙壁,铁锈重生的大门,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少数房屋被附近村民用来做养殖,但更多的建筑仍然无人管理,长满了杂草。这些房屋,曾经是三线建设者们温暖的家园,如今却只能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

这些建筑,见证了三线建设的艰辛与辉煌,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沧桑。它们曾经是三线建设者们的骄傲和自豪,如今却只能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0 阅读:1

忆三线岁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