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11日,古交市两会胜利召开,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站在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古交市抢抓当前战略机遇期、政策释放期、动能积蓄期,让增长更有量、幸福更有感、奋斗更有劲、发展更有势,重构省会城市唯一县级市的地位和形象,加快实现“二次腾飞”。
总体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太原市委、古交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五五战略”,全力实施“356653”工作体系,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扎实基础。
2024年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古交市深入落实“五五战略”,全力实施“553355”工作体系,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以决战决胜的拼劲,推动新城建设强势起步。将古东新城开发建设作为全市“头号工程”,高效推进总投资6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古钢片区,金牛城投集团摘牌600亩破产土地,助推历时16年的古钢破产案件终结,总投资4.5亿元的万和园林酒店破土动工,加快从废弃厂区向“汾河湾城市会客厅”跃升。三岔口片区,闲置12年的烂尾楼改造为棚改安置房,半岛公园建成开园,市政路网、河道治理、康养医养中心等项目主体完工,加速从棚户区向太古里康养小镇蝶变。
这一年,以攻坚克难的狠劲,力促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市级领导包联督导,人大政协定期视察,部门乡街狠抓落实,全年固投完成33.6亿元,同比增长36.4%,增速居太原市第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350亩,出让金收益达5.7亿元,创建市以来最高纪录。2024年10月15日,总投资26.5亿元的26个基础设施项目集中交付,刷新了年度交付项目体量和数量的纪录。
这一年,以难中求成的韧劲,构建外联内畅的路网体系。西北二环高速公路主线通车,直通晋南、晋北地区,改变古交市单一高速公路格局。完成冷梭线建设,与国道241并线形成四车道,全力保障岚马线改线工程建设,历史性地解决了常年拥堵等问题。三岔口至寨上新村段拓宽工程全面竣工,实现双向四车道,打通堵点瓶颈。完成8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公路交通工程投资规模达近20年来最高,逐步形成“十字高速、一环绕城、三川互通”路网格局。
坚持强产业、增动能,转型发展成型起势
原煤产量完成720万吨,煤矿用地手续办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实施项目,正沟200MW 风电并网运行,玖方储能开工建设。煤层气抽采近1亿立方米。制定《“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煤矸石集中收储和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启动煤矸石制新型填埋材料试验项目。
坚持推改革、谋创新,动力活力更加强劲
高规格开展护企专项行动,解决3家企业重大发展难题,432项事项实现“综合快办”,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减税降费6200万元,“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新增31家限上规上企业。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家居惠民”政策。金牛城投集团完成3家国企股权划转。
坚持补短板、优环境,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大川西路提质改造完工通车,大川东路南延城区段基本完工。37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完成“冬病夏治”设施检修,全市供热质量明显提升。强力完成殡仪馆建设运营。汽车客运站启用,917路公交站点优化布局。建成南山公园,将曾经的棚户区、隐患点打造成避暑休闲打卡地。崇志园、10处口袋公园建成开园。炉峪口水厂主体完工,大川河人行栈道建成投用,汾河沿岸建筑亮化升级,城市品质、功能、活力全面提升。
坚持办实事、解民忧,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超常规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办好三件重点实事:一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租赁乱象整治;二是鼓励引导“红管家”物业进驻85个无物业小区;三是开展临时用电小区“清零行动”。以古交一中和吕梁凤山高中合作办学为牵引,示范带动全市教育质效提升。聘请省市专家接诊患者1.2万人次。依托零工市场促成灵活务工2700人次,获评省级促进就业先进地区。建成10个惠民足球场、2个门球场。助推古交西山医院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成运行,新建常安区域养老中心和武家庄幸福养老工程,三级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抓“三农”、夯基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整治撂荒地2万亩。万只林麝养殖基地扩容升级。下石沟采煤沉陷综合治理项目完工并投入运营。完成14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高品质打造宋家庄精品示范村和9个提档升级村。
坚持减排放、治污染,绿色古交底色更浓
建立常态化联合暗访机制,全年优良天数299天,在太原市名列前茅。大川河防洪能力提升和入汾口治理、屯兰河生态治理等工程完工。二污厂除磷技改完工后出水水质达地表Ⅲ类标准,汾河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稳定达Ⅱ类标准。造林2.15万亩,管护5.33万亩。金牛城投集团成立青源碳汇公司,完成首期林业碳汇开发5.6万亩。
坚持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一案三查”体系。完成5处突出地质灾害点治理,新改建防火通道185公里,全省示范级的森防专业队营房开工建设。与太原海关积极合作,盘活闲置6年的综合检测大楼。
坚持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2件、政协提案191件。落实纪检监察建议、检察建议6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31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2件。开展预算单位“三年审计全覆盖”。开展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试点工作。坚持每周一市长碰头会议制度。提请人大、政协对30个推进缓慢项目视察督导。
2025年 加快实现“二次腾飞”
实施“356653”工作体系,即项目建设“三大攻坚”、产业转型“五大行动”、改革创新“六轮驱动”、统筹城乡“六项重点”、民生事业“五大工程”、事关全局“三条底线”。具体抓好六方面28项重点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在积蓄后劲上狠下功夫
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开展续建项目竣工攻坚行动,确保三岔口片区基础设施、康养医养中心、炉峪口水厂、一污厂提标改造、原平川治理等一批项目6月底前竣工。开展立项未开工、开工未建成、竣工未投产“三未”项目攻坚行动。
全力打好项目谋划攻坚战。充分发挥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建立项目滚动接续机制。
全力打好项目招引攻坚战。坚持资源招商、优势招商导向。推动植护生活用纸全产业链项目、省汽运集团煤炭供应链建设项目等实质性落地。树立“政府投入之外都是招商引资”的理念,深化与驻地央企、国企战略合作,全力支持本地企业上项目、扩投资。
(二)聚焦产业转型,在增强动能上狠下功夫
实施煤炭产业固本强基行动。推动2座煤矿产能核增、3座煤矿复工复产、2座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启动年产150万吨的中社煤矿建设。开展煤矿用地手续办理集中攻坚,全力推动国能太一热电联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西山煤电机电厂迁入古交市,打造矿山机械制造检修基地。
实施绿色能源规模壮大行动。全力推动晟风风电、粤黔风电、中核汇能风电、中石化光伏、玖方储能等项目完工并网,完成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前准备工作。谋划布局“源网荷储”示范项目,探索构建绿电产业园区。
实施循环产业加快布局行动。加快完成煤矸石制新型填埋材料试验项目,同时试点推进粉煤灰填沟造地,打造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谋划实施蒸汽集中供给项目,加快科技园区“腾笼换鸟”。支持西山煤气化公司转型升级,打造废钢资源化利用基地。
实施文旅康养提质增效行动。全力推动太古里康养小镇建设,谋划布局高品质汾河湾康养基地,联动打造辐射全省的生态康养目的地。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为契机,放大汉道岩、角子崖等网红打卡地带动效应,支持童子川打造生态露营基地,打造省城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
实施农业产业特优发展行动。发挥万只林麝养殖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太原市级专业镇。支持德盛全等合作社设施蔬菜建设,推动特优产业全链条升级。落实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10.67万亩。
(三)聚焦改革创新,在激发活力上狠下功夫
坚持深化改革驱动。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格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坚持营商环境驱动。持续深化护企专项行动,完善企业反映问题限时闭环解决机制。用好“12345”热线、“好差评”评价、“办不成事”窗口3个平台,做到有呼必应、有差必改、有诉即办。
坚持民营经济驱动。引导民营企业长远规划、多元发展,开展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行动,深化重点项目推介机制,搭建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桥梁,支持古交籍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营造爱才、用才、聚才的良好环境。
坚持城投集团驱动。聚焦煤矸石集中收储、碳汇开发、煤炭贸易、汽车租赁、停车管理、新能源充电桩、林麝养殖等板块,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整合资源,拓宽融资渠道,锻造助推古交市发展的“生力军”。
坚持消费提振驱动。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引导商贸企业常态化开展促销活动,打造商业集聚区。开展“古交精品”培育工程,完善乡村e镇运营机制。
(四)聚焦城乡统筹,在提升品质上狠下功夫
全力打造汾河湾城市会客厅。推动万和园林酒店年内主体完工、明年正式营业,引领带动全市酒店行业品质整体跃升。完成全民健身中心、气象科技塔等项目建设,完成职工活动中心、工业遗址博物馆、城市记忆馆主体框架,谋划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创想空间,逐步完善片区功能配套。谋划实施汾河古钢、三岔口段生态治理。
加快建设太古里康养小镇。推动121套中式康养合院建设,打造集中连片分散式康养基地。加快完善路网体系,完成片区两条河道治理收尾工程。推动康养医养中心竣工启用。谋划引进国医大师团队打造国医馆,启动东曲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打造古交康养产业核心区、启动区。
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建设路、腾飞路改造。谋划实施大川东路胜利桥至金牛大桥段改造工程。谋划实施古交一中周边路网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完成5个老旧小区改造。在马兰滩等居住密集区增设停车场。实施腾飞路中段综合治理项目。实施镇城底片区隔压站改造项目。规划建设3处建筑垃圾消纳场。谋划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国庆节前完成太古高速公路收费站改造,年内完成高速公路服务中心主体工程。
持续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全力保障西北二环与太古高速公路连接线在8月底前建成通车,同时保障古娄方高速公路顺利推进。8月底前完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扫吾线建设。在太兴铁路穿越城区重要路段建设隔音屏,有效防治运输污染、噪音污染。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开展六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整治行动;二是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清洗、大清运”行动;三是开展通道沿线环境整治行动;四是开展烂尾楼专项整治行动;五是开展物业服务提质行动;六是开展道路交通乱象整治行动。
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3个精品示范村、9个提档升级村,5月底前完成常安乡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进退留转”要求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持续深化“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五)聚焦民生事业,在增进福祉上狠下功夫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深化古交一中和吕梁凤山高中合作办学,带动全市教学水平提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东城九年制学校顺利招生,推动新建党校、职教中心年内投入使用,统筹优化全市教育资源布局。
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持续推进中心医院三级医院建设,支持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等服务能力提升。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实施就业优先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采煤沉陷区搬迁户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动态清零,持续提高零工市场服务能力。
实施社保提质工程。聚焦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搭建全市综合养老服务智慧管理平台,打造市级统筹、乡级延伸、村级托底的古交养老模式。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古交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非遗传承交流体验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好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六)聚焦底线红线,在夯实基础上狠下功夫
筑牢绿色生态根基。持续开展洗煤厂、集运站环境整治,推动煤矸石规范化处置,推进扬尘污染防治。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为牵引,加快完成汾河流域干流段生态治理、原平川治理、3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确保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3个地质灾害搬迁村土地复垦。完成国土绿化7.8万亩。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高效运行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一案三查”体系。扎实开展“治超护安”专项行动,规范道路运输秩序。完成5个采煤沉陷村整体搬迁。高标准建成森防专业队营房,打造全省森防规范化建设示范标杆。
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夯实信访工作“三项建设”,支持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网络舆情管控,及时回应社会热点。严打“村霸”“乡霸”等突出黑恶势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古交。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古交市全力以赴推动从“二次创业”向“二次腾飞”迈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古交篇章。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