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让居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败笔

又绿评历史 2024-07-22 03:46:3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三门峡大坝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是20世纪中期中国兴建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修建初衷是为了防洪、灌溉和发电,但由于工程设计和实际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导致了广泛的争议和不满.

比如,泥沙淤积带来的洪涝导致数千居民生活受损,处境艰难。

因此,很多周边地区的居民对其存在表示强烈的反感,甚至有声音认为它早就该被拆除。

治理黄河水患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世界上第五大河,流域面积高达八十多万平方公里,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它滋养了无数代华夏子孙。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黄河水患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沿岸居民。

据统计,从先秦到民国,黄河泛滥一千五百多次,改道二十六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近代以来,黄河频繁的泛滥和改道,更是对中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阻拦日军,国民党曾经炸毁过花园口黄河大堤,河水一泻千里,造成无数流民,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水患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1950年左右,我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黄河治理工程,包括修建三门峡大坝、加固堤坝等,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问题。

1952年,毛主席在听取了水利专家的汇报后,更是提出了“治黄”的伟大构想,开启了中国黄河治理的新篇章。

毛主席曾表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它也是一条忧患之河。我们要让黄河变害为利,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为了治好黄河水患,他还利用休假时间,亲自到黄河流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当他来到开封柳园口大堤,知道这儿的黄河水面竟然比开封城的地面还要高出几米,顿时发出了“这是一条悬河”的感慨。

对黄河水患问题日夜担忧的毛主席,感到修建大坝刻不容缓。

就这样,三门峡大坝拉开了修建帷幕。

彼时,我国政府在修建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因此向苏联申请了援助。

之后,国家派出了一支由苏联专家和中国工程师组成的联合勘察队,对黄河中游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测量。

经过反复论证,专家们最终选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修建大坝,并于1957年4月正式开工。

修建大坝的过程极其不易,施工人员首先需要面对非常复杂的自然环境。

黄河水流不仅湍急,而且河床泥沙淤积严重,这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了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和水流调节措施,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另外,由于黄河汛期临近,施工过程中,不少建设者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高空作业和潜水作业,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1960年冬天,为了赶在汛期前完成大坝主体工程,数千名工人顶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夜以继日地进行施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1年,三门峡大坝基本建成,黄河中游地区的防洪、灌溉和发电能力显著提升。

大坝总长857.2米,高度达106米,水库总库容162亿立方米。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为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

从正面来看,三门峡大坝修建好后,确实为黄河下游的防洪、灌溉和发电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不仅有效地防治了黄河下游的水患,解决了河南与山东长年以来的老大难问题,而且也为国家的电力供应和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大坝还成功担负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和防凌任务,有效地保护了冀、豫、鲁、皖、苏五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然而,好景不长,三门峡大坝建成不久后就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个,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黄河上游的泥沙淤积。

黄河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导致泥沙大量进入河流。

所以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在三门峡大坝处沉积。

其实,这也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古代,黄河就有“浊河”之称。

由于三门峡大坝在设计初期,苏联专家占据主导地位。

不了解我国黄河实情的他们,更多地考虑了防洪和发电功能,而对泥沙问题的重视不够,所以低估了黄河泥沙淤积的严重性。

于是,大坝运行不久后,库区内的泥沙迅速淤积,导致库区有效库容急剧下降,库区淹没问题突出。

这直接导致了三门峡水库在汛期的调节能力大幅下降。

尤其是陕西省,成为最大受害者,三门峡大坝把黄河的泥沙都淤在陕西,河床高了。

渭河的水流不到黄河里,就只能往老百姓家里流。

1961年,渭河流域发生了大规模洪水,陕西省多个县市受灾严重。

渭南市、大荔县等地的农田被洪水淹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亿元。

洪水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面对频繁的洪水灾害,许多居民不得不迁移到安全地区,迁移过程中,居民生活困难,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且,黄河涝灾后,水源受到污染,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当地居民非常容易感染疾病。

特别是在洪水过后的夏季,蚊虫滋生,传染病高发,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

其次,三门峡大坝泥沙淤积和洪水泛滥,对渭河水质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泥沙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质增加了水体的浑浊度,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洪水冲刷带来的污染物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渭河水质问题日益严重,河水浑浊不堪,渭河中的鱼类数量急剧减少,渔业生产遭受重创。

更让西安居民感到不满的是,大坝的存在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甚至有人抱怨,以前西安的夏天还能吹吹黄河风,现在热得跟火炉一样。

优化改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调整运行方案,并对大坝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

1973年和1978年,三门峡大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大坝的运行效率。

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专家们提出并实施了泥沙调控技术,新建“两洞四管”来进行水库排沙、清淤和泥沙调度。

同时,通过优化水库运行方案,利用洪水期的高水流量冲刷沉积的泥沙,使泥沙得以从库区排出。

另外,专家还对三门峡大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加高改造工程,将大坝高度从原来的154米提高到170米。

这一工程使水库库容从原来的22亿立方米增加到29亿立方米,极大增强了其调洪能力。

回顾三门峡大坝从建造,到优化改建,我们走了太长的路,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如今的三门峡大坝,仍在发挥着他的作用,保卫黄河两岸百姓。

参考文献:

三门峡水库存废问题引关注:陕西河南各执一词 来源:郑州晚报 2004年03月25日

《求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2019-12-11

三门峡:炸坝悬念背后的利益博弈 来源:东方早报 2003年11月26日

毛泽东:“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来源:中国水事 2022-05-25

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郑州日报 2021-05-11

0 阅读:59

又绿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