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某天,叶剑英来到朱德家里拜访他,却连警卫都不见,直接进门。
看到朱德后,他还问道:怎么没人阻拦我?
叶剑英为什么不见警卫直接进门?他来找朱德又是为了什么?
突然的拜访
叶剑英来到朱德家里拜访他,可一路上,一个警卫也没看到。
他就这么畅通无阻地进了朱德家里,走到门口才敲了敲门。
此时朱德正在家中练习书法,连敲门声也没听到,叶剑英只好自己推门进去。
进门之后,他看见朱德正专心致志地书写,开玩笑般问道:
“朱老总,这里是怎么了?安保没人管了?怎么没人阻拦我?就这样让我轻轻松松走进来,你就不怕有危险?”
朱德抬头一看,是老朋友叶剑英来了,嘴角立刻扬起了笑意。
他放下笔,说道:
“老叶,这地方啊,哪里有什么危险?警卫不在,倒是显得清净。”
叶剑英皱了皱眉,目光扫了一眼屋内空荡的环境,似乎有些不满,他低声说道:
“我看你这地方,警卫可得抓紧点,该保护的还是得保护。”
这时,朱德的妻子康克清从里屋走了出来,听到叶剑英的疑问,她笑了起来,用轻松的语气解释道:
“晚上有演出,朱老总不想让这些孩子一直守在家里,就让他们都去看戏了。”
她边说边为叶剑英端来一杯茶,“您也别太较真了,老头子呀,有时候比小孩子还淘气。”
叶剑英接过茶,转向朱德,“老总,我今天来,可不是来喝茶聊天的,我有要紧事得和你谈谈。”
朱德一听,连忙站起身来,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叶剑英坐下,“老叶,什么事能让你专程来找我?”
叶剑英则放下茶杯,语气低沉却铿锵有力地说道:
“朱老总,我需要你帮个忙。”
默契的提名
听到叶剑英说需要帮忙,朱德也不奇怪,慢悠悠地问道:
“老叶,你说的这个‘忙’,究竟是要帮谁啊?”
语气虽然平静,但他了解叶剑英,能让对方亲自登门的事,绝对非同小可。
叶剑英闻言,却不急着回答,他反而反问了一句:
“朱老总,您说,咱们现在军队里,有谁还能担得起‘好汉’二字?”
朱德微微一愣,随即起身,从桌上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三个大字——“邓小平”。
写完后,朱德放下毛笔,把纸转了个方向,推到叶剑英面前。
叶剑英定睛一看,看到那三个字的一瞬间,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老总,果然是您!就知道您能看得明白!”
朱德听到这话,也忍不住露出笑意:
“你看上他,不会是随口一提吧?你这回亲自跑到我这儿来,可是要下多大的力气?”
叶剑英的笑意渐渐收敛,脸上的神情也多了几分郑重,他轻声说道:
“老总,邓小平的本事,您比我更清楚。他不仅是搞经济的好手,更是整军治军的老行家。如今,咱们的军队看着是稳的,但问题可不少——纪律散漫、冗员太多、干部作风有问题,甚至战斗力也大不如从前。这样下去,要是遇到真正的威胁,怎么能保卫国家?这摊子事,咱们不能不管,但我一个人也担不起这份重担。”
朱德听后,沉声说道:
“小平同志是有这个本事,老红军出身,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过来的,懂政治,也懂打仗。不过……”
他顿了顿,抬起头看向叶剑英,“你去找主席汇报了吗?主席是怎么说的?”
叶剑英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缓和:
“我已经跟主席汇报过了。主席没说反对,只是提到,小平同志还有国务院的工作,不能全脱产去抓军队的事。不过,主席也说了,可以考虑让他在军队兼职,把军务这块慢慢理顺。”
听到这里,朱德点了点头:
“既然主席表了态,那就说明这事有门路。只是军中这块,不是一天两天能理顺的,需要有人真正能压得住场子。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重新投向那张纸上的三个字,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既然主席的态度明确,那就从咱们这些老帅这儿先统一意见吧。其他的事,周总理那边,你也要去沟通一下。”
叶剑英微微点头:
“您放心,这事我一定会一步步做稳妥。只是我先来找您,就是想得到您的意见。毕竟,您在军中的威望,是谁也比不上的,尤其是老一辈的战友们,听您的话,心里服气。”
朱德淡然一笑:
“话倒是这么说,不过,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军队的大事。既然小平同志能扛这个担子,那咱们就要尽力给他铺路。”
叶剑英听后低声说道:
“朱老总,既然咱们意见一致,那这事就有了个开头。我会去找总理,把大家的意见都捋顺了。小平同志回来,咱们的军队,或许还能再见昔日风采。”
朱德缓缓点了点头,重新拿起毛笔,又在那张纸上写下了一行小字:
“愿此良才,还我军魂。”
邓小平挂帅
就在朱德和叶剑英这次见面后不久,邓小平就和毛主席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1973年12月的一天,邓小平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他知道,毛主席召见自己,必定有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果然,毛主席慢慢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力量:
“小平啊,我和叶帅都觉得,现在这摊子事,得请你挂帅。”
邓小平微微一怔,随即放下茶杯,身体稍稍前倾,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意外和试探:
“主席,您是指哪方面的‘挂帅’?”
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文件,直视着邓小平:
“军委的事。”
这句话让邓小平微微皱眉,他不是没预料过这样的安排,但此刻真正从毛主席口中听到,心中还是忍不住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低头沉思片刻后,抬头对毛主席说道:
“主席,您给我的担子,是不是太重了些?”
毛主席闻言,哈哈一笑:
“小平啊,这话你不该说。这担子重,但也只有你能挑得起。”
他站起身来,转身看向邓小平,目光如炬,语气中多了几分凝重:
“现在的军队,问题不少。纪律松弛、冗员过多、战斗力下滑……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来难免会出大事。你是老红军,你懂军队,也懂治军,这个担子,非你莫属。”
邓小平听后沉默了,毛主席的话不是随便说说,军队的现状确实问题重重,而他作为老一辈军人,理应站出来。
但这份职责的分量,绝非仅仅“整顿”两个字可以概括。
两人随即又聊了一些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毛主席不时提出意见,而邓小平则认真记录。
谈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邓小平才离开。
这次谈话之后,虽然军委对军队进行了一些调整,不过邓小平真正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军队,却是在两年后。
军队整顿
1975年的北京,中央军委的大院里正在进行一场不同寻常的会议,参会的都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气氛严肃又紧张。
这是邓小平上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之后主持的第一场重要会议,他的任务很明确:整顿军队,让这支有着光辉历史的队伍重新焕发战斗力。
邓小平缓缓站起身,将手中的文件轻轻放在桌面上,环视了一圈后开口道:
“同志们,现在军队的问题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肿、散、骄、奢、惰’。这些问题不解决,军队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大家说对不对?”
他句句直击要害,话音落下,会场一片寂静,很多将领低下了头,有些人表情复杂,显然对这个直白的评价并不完全认同,但谁也不敢反驳。
邓小平停顿片刻,继续说道:
“咱们的军队,从井冈山到长征,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打出了赫赫战功,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人民的信任。但现在呢?军队臃肿不堪,纪律松散,作风浮夸,还有人贪图享乐。这样的队伍,若真打起仗来,能行吗?”
这话一出,会场里不禁响起了一阵低语,邓小平没有理会,而是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将将领们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他继续说道:
“军队要整顿,必须从根本抓起,问题不解决,大家都没法安心。这次会议之后,全军上下将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接下来,他从“肿、散、骄、奢、惰”五个方面逐一展开分析,每一条都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说完后,邓小平环顾四周,看到会场里一片沉默,他微微点了点头,接着用一种更为缓和的语气说道:
“同志们,这次整顿不是针对谁,也不是为了追究过去的问题,而是为了我们的军队未来能打胜仗。毛主席常说,军队是革命的支柱,国家的根基。根基若是松散了,国家就难以长久安稳。你们说,对不对?”
此时,会场里有人微微点头,更多人则在心里思索,邓小平见状,语气稍微放缓了一些:
“我知道,改革一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我们是军人,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是服从命令!国家需要我们,就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大家能做到吗?”
话音未落,会场里响起了几声低低的回应:
“能!”
声音不大,但逐渐变得整齐起来,最终汇成了一片震耳欲聋的“能!”
邓小平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这不过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整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至少,现在的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会后,中央军委下发了邓小平亲自主持制定的整顿计划,精简编制、调整领导班子、恢复军事训练、重塑军队纪律性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在全军范围内铺开。
一场以提升战斗力为核心的大变革就此拉开帷幕,而邓小平,也用他的坚定与魄力,为中国军队书写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