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3》中那些引发争议的表演,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郎中的本草 2025-02-19 15:03:27

演播厅的灯打在舞台中央,台下四位导师的表情各不相同。

镜头拉近,惠英红正调整姿势,努力维持着一贯的沉稳,而章子怡却明显克制不住情绪,眉头紧皱。

对面的陈凯歌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在心里默默消化着刚才的表演,而法国影后于佩尔单手托着腮,眼神里透着一丝迷茫。

舞台上,演员张嘉元的声音还在回荡,但他的表情显然有些不自然,甚至显得漫不经心。

这时,章子怡忍不住发出一句:“你下去吧,不要在这做人设。

”现场气氛顿时凝固了。

这样的画面,不是偶然的抓拍,而是《演员请就位3》的节目录制现场。

在当晚播出的节目中,这一个片段迅速成了全网讨论的焦点,关于所谓“演员的态度”和“导师到底该不该这么严肃”的话题引发了热议。

为什么这个演技类综艺,总是能把表演推到风口浪尖?

而这些争议的根源,又究竟出在哪里?

导师也“带不动”?

节目考核背后的难题

演技类综艺的设定其实挺吸引人的,无非是用导师阵容与演员表现的对比来制造戏剧冲突。

这一季《演员请就位3》的导师阵容确实强大,不仅有陈凯歌这样的电影导演,还请来了法国知名影后于佩尔,这无疑提高了大众对节目的期待值。

真正进入考核的环节,观众发现,节目的表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高级”。

比如,在第一期节目中,部分演员的表演直接被网友定义为“折磨导师”。

张嘉元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寻找狗的少年,情绪上的转换完全不到位,而他“跳进菜筐”的夸张表演更是让现场观众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种突兀的处理方式,未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流动,也难怪导师们会觉得无奈。

不难看出,这些演员并不是缺乏曝光机会,而是一些根本性的表演基本功没有达到标准。

问题是,导师们真的“带不动”这些演员吗?

其实,这更像是演技节目为了噱头而选择的结果。

在镜头前,这些被放大的表演留下了尴尬的瞬间,同时也让观众不禁感慨,演员转型之难何其大。

落差与惊喜:从油腻表演到生动演技背后

当然,也不是所有演员都表现得“一言难尽”。

在第一期节目中,张百乔以一个卖豆腐的脑瘫小贩形象打破了观众对“搞笑博主”的刻板印象。

他对角色细节的把握几乎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尤其是一个动作和一个眼神,让角色的真实感扑面而来。

即便是在完成表演后,他依然用角色状态的“不便”双手将名牌递给导师。

这一小小的举动,不仅让陈凯歌感叹“他演活了角色”,也让观众对他的表演专业素养有了新的认识。

与张百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子的“油腻式演技”。

在节目中,他饰演了《西门庆》的角色,但他“用力过猛”的诠释方式却让观众直呼不适。

陈凯歌更是开玩笑地说,他的表演直接把法国巨星于佩尔吓坏了。

一个角色的表演,从让人眼前一亮到让人感到距离感,这种落差本身就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而这也提醒我们,好的演技从来不是“技巧堆砌”,而是对角色灵魂的真正把握。

新时代演员的亮相,是否代表后浪崛起?

在这些争议和惊喜中,许多年轻演员的亮眼表现为节目增添了一丝希望。

例如,杨雨潼的表演获得了章子怡的高度评价,她饰演的是一名被霸凌的女学生,面对复杂的情感转变表现得自然流畅。

两分钟的表演时间,她几乎完美展现了角色的内心冲突,让观众和导师都感到惊艳。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孙丞潇,这位尚未被大众熟知的新人扮演了一个面摊老板,与另一个饰演乞丐的演员合作的这场戏场景虽小,但细节流露细腻而动人,在一众高调夸张的表现中显得尤为突出。

这些所谓“后浪”们,让人看到了未来的演员不仅是在舞台上磨练技巧,更能通过细腻真诚的情感表达接近观众的心。

那么,这些“新人的崛起”是否意味着他们比资深演员更优秀呢?

其实这还为时过早。

资深演员的经验和角色深度是后起之秀无法轻易超越的,但年轻演员的存在,也在提醒那些吃老本的前辈们,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表演方式了。

“偶像转型”是借口吗?

导师如何看待表演中的态度问题

在演技综艺中,“偶像转型演员”是少不了的话题。

张嘉元在表演结束后直接坦言自己是“偶像出身”,引起导师们一片反感。

章子怡直言,“我合作过的偶像演员,比如易烊千玺,最终能在电影中展现出优秀的表演能力,是因为他们有对表演的真诚和专注。

”显然,在导师们的眼中,身份从来不是转型的障碍,态度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其实,偶像演员转型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观众真正介意的不是演员过往的身份,而是表演中“敷衍”“人设”的姿态。

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影视作品,观众想看到的,是一份对角色的真诚和尊重。

作为偶像,确实需要面对跨界的挑战,但同样,也需要用心地学习和实践,而不是简单地用“我之前是偶像”为失误找借口。

结尾:演技之外,节目想告诉我们的

回看整场节目,《演员请就位3》不仅是演员们展示演技的舞台,更是一个聚焦行业生态的窗口。

有人因此被看见,有人借此暴露短板;有人用实力让人刮目相看,有人却因态度问题引发争议。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或许能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好演员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与其说是演技的熟练程度,更可以说是一种对角色的真诚以待和对舞台的敬畏感。

换句话说,观众想看到的,是演员如何用实践和表现赢得尊重,而不是人设或过往身份带来的亮相光环。

希望接下来的节目里,这45位演员中“庸中佼佼”的人,能带来更多能打动人心的作品,真正让这个舞台成为他们实现转型的机会。

0 阅读:30
郎中的本草

郎中的本草

洪宇辰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