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给宝宝冲奶粉,是新手爸妈的入门“必修课”。可别小瞧这事儿,它可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冲得不对,不仅影响奶粉营养,还可能伤害宝宝娇嫩的肠胃。快来看看,你给宝宝冲奶粉的方法做对了吗?
水的选择很关键
冲奶粉,水的选择是第一步。自来水要先煮沸,冷却到合适温度后再用。因为自来水中可能含有细菌和杂质,煮沸能杀菌消毒,保障宝宝喝得安全。但不能直接用刚烧开的沸水,高温会破坏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像维生素C、益生菌等,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
有些家长觉得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给宝宝冲奶粉再好不过。其实不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宝宝肠胃发育不完善,难以消化吸收,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所以,白开水是冲奶粉的最佳选择。比如,宝妈小李一开始用矿泉水给宝宝冲奶粉,宝宝喝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便秘的情况。咨询医生后才知道是水的问题,换成白开水后,宝宝的情况就改善了。
水温把控要精准
水温对奶粉的溶解和营养保留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冲奶粉的水温在40 - 50℃比较合适。这个温度既能让奶粉充分溶解,又不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判断水温时,不能只凭感觉。可以使用水温计测量,确保水温准确。要是没有水温计,也可以将水滴在手腕内侧,感觉不烫也不凉,就是合适的温度。宝妈小王有次着急给宝宝冲奶粉,没测水温就直接冲了。宝宝喝了之后,嘴边红红的,像是被烫到了。从那以后,她每次冲奶粉都会认真测量水温。
奶粉与水的比例要严格
奶粉包装上都标有明确的冲调比例,这可不是随便标的,而是经过科学研究,为了保证宝宝获取均衡营养。比如,某品牌奶粉标注一勺奶粉配30毫升水,那就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比例来。水放多了,奶粉浓度过低,宝宝摄入的营养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水放少了,奶粉过浓,会加重宝宝肠胃和肾脏负担,还可能引起便秘。
邻居家宝妈给宝宝冲奶粉时,觉得多放点奶粉宝宝能长得更壮实,就私自减少了水量。结果宝宝喝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要严格按照比例冲调奶粉。
冲调手法有讲究
冲奶粉时,先放水,再放奶粉。这样能保证奶粉充分溶解,避免结块。放好奶粉后,轻轻摇晃奶瓶,让奶粉溶解。但不能大力上下摇晃,这样会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了容易胀气。可以双手握住奶瓶,水平方向轻轻旋转,让奶粉慢慢溶解。
宝妈小赵每次冲奶粉都大力摇晃奶瓶,宝宝喝完奶后,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响,还经常打嗝。后来她改变了冲调手法,宝宝胀气的情况就好多了。
给宝宝冲奶粉,每一个步骤都关乎宝宝的健康。家长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从水的选择、水温把控到奶粉与水的比例、冲调手法,都做到精准无误,才能让宝宝喝上营养又健康的奶粉,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