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风-26型中远程核常兼备弹道导弹在阅兵仪式上首次亮相。
东风-26一经出场,便吸引了无数军备爱好者,也引发了国内外军事专家的大规模探讨。
军事学者张军社说过:“东风-26的全天候打击能力,彻底改了亚太的战略平衡。”

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都对东风-26的部署及性能十分警惕,曾多次在外交场合要求中国撤回导弹部署。
美国更是扬言要在未来战争中一举击溃东风-26。
东风-26为何能让其他国家如此紧张?美国打击东风-26的计划能够成功吗?
东风-26型中远程核常兼备弹道导弹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东风-26首次亮相。

根据阅兵仪式现场介绍,东风-26主要用于接替东风-4和东风-21的第四代远程弹道导弹,属于核常兼备导弹。
所谓核常兼备,指的就是同时具有核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的武器。
东风-26可以配备核弹头和常规弹头,且二者之间可以快速切换,最大射程可达5000公里。
不但能对陆地的固定目标进行军事打击,对海上移动的舰船也具备精准打击的能力。

除了核常兼备的特性外,东风-26还具备快速核反击以及大区域无依托机动发射的能力。
以往的导弹发射往往需要经过精准的测量,并需要提前准备大规模的发射场。
但东风-26则不需要导弹发射场,导弹发射车在行进过程中可以随时制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导弹的自主随机发射。
这样的优势在于有效降低了导弹发射场的建设成本,同时避免了敌人提前侦测进行防守反击。
东风-26的技术突破有人可能会问,无依托机动发射没有经过提前测量,还能精准打击目标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东风-26发射车所突破的五项关键性技术。

为了保证陆基机动导弹在野外无依托快速发射,就需要整合发射、监控、瞄准等技术,并尽可能减少发射车辆。
东风-26只需要2-3台高机动性能的车辆及5名发射手,就可以完成发射任务。
这样的技术不但保证了在导弹发射前车辆的隐蔽性,又能够确保在狭小的场地也能够快速实施发射。
筒式发射技术东风-26采用了多功能双层保温贮运发射箱,导弹出厂后就装入发射箱之中。
平时该发射箱主要用于储存和运输导弹,有效保证了导弹的安全性。
发射时则可作为导弹发射箱,通过燃力动气分离装置,在导弹完成准备后,靠燃气推动,使导弹弹体露出发射筒,即可发射。

东风-26长约14米,弹径1.4米,可携带1.8吨的弹头,发射重量达到了20吨。
导弹发射过程中,会对地面造成轻则几十吨,重则几百吨的负荷。
因此东风-26采用了可延伸底部技术,由固定筒和延伸筒两部分构成。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导弹发射后坐力能够缓慢、均匀传递到地面,既降低了发射车承受的后坐力,也避免了后坐力对导弹发射姿态的影响。

为了缩短弹道导弹瞄准到发射的时间,东风-26采用液压加燃气助力的方法,导弹起竖时间只需要十几秒。
快速调平和起竖有效将导弹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15分钟之内,待发射导弹的反应时间,也仅需要一分半。
快速定位定向和瞄准技术东风-26发射车配备卫星定位和惯性定位组合定位装置。
通过北斗卫星以及车载惯性系统的配合,只需要确定一个起始坐标点,仅在1分钟之内,就能够获取发射点的精准坐标。
这对于快速发射以及快速核反击十分重要。

东风-26攻克的技术难关,使其不光能打的远,还能打得准。
无论是军事基地还是航母,只要在射程范围内,都能精准打击。
这样的优势使得东风-26成为了中美博弈中的“利刃”。
东风-26惊人的生产规模印度《欧亚时报》曾发表过文章,称美国卫星观测到中国某导弹生产基地外居然停放着59辆东风-26发射车。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东风-26每辆发射车配备三枚导弹,59辆车就是足足177枚导弹。
且东风-26的导弹也经过特殊设计,在命中目标后,会对目标的雷达、武器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
因此这样数量的导弹储备,足够摧毁3-4个航母战斗群了。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所观察到的,仅仅是中国展示在外的东风-26储备,实际上到底拥有多少枚导弹,连美国心里也没底。

这样一来,美国彻底慌了。
很快,美国宣称刚刚实验的6 block 1AU型拦截弹能够抗衡东风-26,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美国的自主化和生产效率远远不及中国,短时间内怎么可能研究出媲美东风-26的拦截弹。
很快便有人发现了美国玩的文字游戏,此次实验,仅仅是模拟实验。
所谓模拟实验,并不是真的打出一发靶弹,再发射试验弹进行拦截。

而是在计算机上将各个参数输入进去,按下回车键,靠着计算机给出的数据推测实验的成功几率。
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用这样的小手段给自己心理安慰,实在是有些儿戏。
总结美国始终将中国作为“战略对手”,然而却从未对任何国家有战略焦虑。
中国自始至终所坚持的,都是和平自主的外交原则,而一再发展军事力量,也只不过是为了让人民能生活在安定的环境之中。

当美国还在用计算机模拟导弹拦截实验时,中国已经通过5G基站和自贸协定对地缘政治进行了重构。
未来一定会给众人答案,那就是虚拟实验永远也抵不过硬核实力,而靠武力维系的霸权,也终究会败给和平发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