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
随着老旧小区的增多,加装电梯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老小区加装电梯有诸多好处。首先,能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老小区通常没有电梯,对于年长者、身体不便的居民和孕妇等特殊群体来说,爬楼梯是巨大障碍。加装电梯可以让他们更轻松地进出楼房,提高生活质量。其次,方便出行。电梯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居民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爬楼梯,可以更方便地前往楼上楼下的目的地,如购物中心、公共交通站点等。再者,提高楼房价值。有电梯的房屋更受欢迎,更容易出售或出租,房屋价格也会相应提高。同时,有电梯的楼房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社交和交流。居民可以更方便地走访邻居,参加社区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此外,提高安全性。老小区的楼梯通常比较陡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加装电梯可以减少或避免因楼梯导致的伤害,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孩子来说,使用电梯比走楼梯更安全可靠。适应现代化需求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加装电梯可以使老小区更加符合现代化的需求,提供更便捷、舒适和高效的居住环境。最后,环保节能。电梯的运行效率相对较高,能够减少人们使用私家车的需求,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对于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有积极的贡献。
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电梯也具有必要性与意义。一方面,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水电管道老化、公共设施陈旧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改造可以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老旧小区交通不便,通常没有电梯,居民上下楼需爬楼梯,特别是对于年长或身体不便的居民来说,出行非常不便利。加装电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便捷的垂直交通方式。再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老旧小区中的老年居民数量不断增加。改造老旧小区并加装电梯可以提升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在家庭中的居住时间。
加装电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意义重大。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居民出行,尤其是对于老年居民和身体不便的人群来说更加重要。居民可以更轻松地搬运物品、购物、接送孩子等,减少日常生活的负担,提升生活幸福感。还能增加房产价值,提升老旧小区的整体价值,增加房产的出售和租赁吸引力。同时,适应城市化发展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加装电梯可以提升小区的功能性和现代化程度。此外,促进社区凝聚力,改造老旧小区并加装电梯是一项涉及所有居民的工程,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各地要求老破小的多层安装电梯,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解决老龄化问题,方便老年人出行。老龄化问题在中国日益凸显,加装电梯将大大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出行便利,降低业主同意比例、提供财政补贴,并简化审批流程。二是城市更新、美化和产业创新。加装电梯提升了老旧小区的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同时需求激发了多领域的创新,从电梯设计到物业服务都在不断创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为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做贡献。改善了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的美化和提升城市品质,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老旧小区装电梯,一键暖民心。居民表示上下楼方便多了,每天出门遛弯儿,在小区晒晒太阳、跟邻居们聊聊天。加装电梯解决了老年人 “怕” 下楼的问题,让身居高层的 “悬空老人” 和残疾人士能出门活动身心,也为居民搬东西上下楼省时省力。
二、现有加装电梯的不足电梯
部分居民反映加装电梯存在一些 “美中不足”,如老年人视力不好易踩空楼梯与电梯间的台阶;电梯内外缺少扶手;等电梯时间长无休息处等。
首先,对于老年人视力不好易踩空楼梯与电梯间台阶的问题,这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他们在进出电梯时,由于视力不佳,很难准确判断台阶的位置,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空摔倒。这不仅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让他们对使用电梯产生恐惧心理。
其次,电梯内外缺少扶手也给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带来了不便。在乘坐电梯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如电梯晃动或身体不适,没有扶手可以抓握,会让人感到非常不安。而且,对于一些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有扶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持平衡,减少摔倒的风险。
此外,等电梯时间长无休息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电梯数量有限,居民等待电梯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身体不便的人来说,长时间站立等待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疲惫。如果有一个休息处,他们可以在等待电梯的时候坐下来休息一下,缓解疲劳。
参考一些地方的做法,如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为不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老楼道免费加装扶手,助力社区老人安全出行。义乌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意见中也提到了加装电梯的相关要求和扶持政策,包括资金筹集、配套工程支持等。还有关于更换安置小区老旧电梯以及在加装电梯内安装扶手等的建议,都为解决现有加装电梯的不足提供了思路。
同时,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成立 “E 梯通” 网上加梯服务中心,提升居民 “后加梯时代” 生活品质和安全保障;越秀区首创 “电梯托管” 服务,解决加装电梯后管理难的问题。这些举措都可以为其他地区解决加装电梯的不足提供借鉴。
三、提高乘坐舒适度的方法电梯
1. 适老化改造方案铺设防滑设施:为了给老人铺出 “安心路”,可以在电梯及周边区域铺设防滑地垫、防滑地板和台阶防滑胶条。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老人滑倒和踩错,尤其是对于那些腿脚不便、视力不佳的老年人来说,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安装助老设施:在一楼轿厢外安装助老折叠座椅,方便老人在等电梯时可以坐下休息。同时,在轿厢内和电梯外候梯厅加装亮色扶手,既可以防止老人突然头晕、跌倒,又能在老人身体不适时提供支撑。
优化环境细节:在轿厢内张贴海报,提供紧急联系电话,以便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求助。此外,调节灯光色调,为视力不好的老人提供更多细微便利,让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电梯内的环境。
2. 创新设计保证舒适全玻璃电梯井:采用全玻璃材质的电梯井,不仅不挡光线,还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视野,增加居住乐趣。高楼层的居民可以透过玻璃欣赏到外面的美景,提升生活品质。
外部钢梁支撑:外部钢梁支撑的设计能够保证电梯的安全性,减少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同时不破坏承重墙。这样既确保了老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不会对底层居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电梯
4. 共享电梯新模式类似共享单车等模式,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由电梯公司负责,业主按次、包月或包年收费。这种模式无需业主承担大额的电梯加装费用,减轻了业主的经济压力。例如深圳一小区推出 “付费共享” 电梯,居民乘坐电梯按次收费,每次缴费 2 毛到 8 毛不等,楼层越高,收费也就越高。同时,电梯公司可以通过电梯广告收入维持运营,缓解了楼层矛盾。
5. 多元举措共同推进充分沟通促共识:社区发挥调解作用,召开协商议事会和恳谈会,统一居民思想,寻找 “最大公约数”。例如合肥市政府坚持 “能装尽装,多装快装” 原则,探索创新加梯模式,广泛开展 “党建引领加梯” 活动,成立街道、社区 “加梯临时党支部”,调动各级党建网格资源,形成多方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多元筹资惠民生:集中招采降低成本,支持使用维修基金和公积金,政府补贴,群团组织和慈善机构跟进,提高审批效率。如合肥市累计投入 2.23 亿元财政补助资金,出台加装电梯提取公积金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助、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加装电梯工作。
建章立制管长远:探索构建法规支持体系,明确加装电梯的流程和各方责任,解决重难点问题。例如合肥市编制《合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导则》,对加装电梯涉及的土建施工和特种设备安装实施 “双线监管”,将加装运行电梯纳入 “一梯一码 + 智慧风控” 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