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百年因种树,留春为看花
种得青山满屋霞,春风吹送故乡花。
百年树下人何在,留与儿孙看早茶。
“种得青山满屋霞,春风吹送故乡花。”首句描述了作者亲手种植的树木繁茂,青山环抱,霞光满屋的美丽景象。而春风轻轻吹送着故乡的花朵,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满屋霞”形象地描绘了树木茂盛、光影斑驳的景象,而“故乡花”则是对家乡美好记忆的具象化表达。
“百年树下人何在,留与儿孙看早茶。”次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百年之后,树下的人已不在,但树木依然屹立,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作者希望这片树林能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在享受早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族的荣耀和历史的厚重。这里的“早茶”不仅是对生活的美好享受,也象征着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整首诗以树木和花卉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的景象既生动又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家族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七绝·初夏
石壁雨馀苔藓长,小窗风度竹炉香。
老来自觉心情懒,只有诗书是药方。
首句“石壁雨馀苔藓长”,通过描绘石壁在雨后生长出的苔藓,生动地展现了初夏湿润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不仅为整首诗定下了清新自然的基调,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次句“小窗风度竹炉香”,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室内环境。小窗轻开,微风拂过,带来了竹炉中淡淡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第三句“老来自觉心情懒”,突然转入了对作者自身心境的描写。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感到自己的心情变得懒散,对许多事情都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兴趣。这种描写虽然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但也真实地反映了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最后一句“只有诗书是药方”,则是对前一句的回应和升华。尽管年老体衰,心情懒散,但作者仍然找到了一个能够慰藉自己心灵的东西——诗书。对于作者来说,诗书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更是一种能够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这种对诗书的深深依赖和喜爱,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七绝·初夏午睡
青苔满院竹生笋,红药当阶花发枝。
独坐小窗无一事,日高睡起正题诗。
首句“青苔满院竹生笋”,描绘了初夏时节的庭院景象。青苔铺满地面,生机勃勃,而竹子也在这个季节里生长出新的竹笋,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这样的景象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感受到初夏的清新与宁静。
次句“红药当阶花发枝”,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中的花卉。红药花(可能是指芍药或其他红色花卉)在台阶旁绽放,花枝招展,美丽动人。这不仅为庭院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反映了诗人对花卉的喜爱和欣赏。
第三句“独坐小窗无一事”,转入了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诗人独自坐在小窗旁,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这样的状态虽然有些闲散,但也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宁静与闲适。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可以放下尘世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日高睡起正题诗”,则是对前面诗句的呼应和升华。诗人在日高时分醒来,开始写诗。这样的生活状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七绝·小筑花落
青衫白发两当怜,只合归来作醉眠。
曾识东墙花似锦,几回开落客跟前。
首句“青衫白发两当怜”,诗人以“青衫”与“白发”两种象征年龄的意象,表达了对自身年华逝去的感慨。青衫代表着年轻时的风采,白发则象征着岁月的痕迹。两者相互对照,流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怜悯。
次句“只合归来作醉眠”,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逃避现实、寻求慰藉的方式。他选择了归来小筑,以醉眠来麻痹自己的心灵,不愿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无情。这种无奈的选择,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句“曾识东墙花似锦”,诗人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他记得东墙边的花朵曾经繁盛似锦,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种回忆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落。
最后一句“几回开落客跟前”,诗人再次将视线拉回到现实。他注意到,那些曾经繁盛的花朵已经几番开落,而自己也如同这些花朵一样,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变迁。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