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瀑布虎图(1932年) 清末至现当代 · 何香凝
铜提浇水炼胭脂,宝砚生尘着笔迟。
已碎江山描不易,云黄水碧暮烟低。
何香凝的《题画·瀑布虎图》不仅是一幅画作的题诗,更是她内心情感与艺术追求的深刻表达。这首诗创作于1932年,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瀑布与虎的壮丽景象,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铜提浇水炼胭脂”,以“铜提”(可能指铜质的水壶或器具)浇水炼制胭脂的意象,虽字面上看似在描述一种细腻的工艺过程,实则暗喻了诗人创作前的精心准备与深思熟虑。这里的“胭脂”或可引申为画作中即将展现的绚烂色彩与情感浓度,暗示了即将呈现的艺术作品将充满力量与激情。
次句“宝砚生尘着笔迟”,转而写到砚台因久未使用而生尘,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如此重大题材时的慎重与犹豫。这不仅是对创作过程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国家现状的沉重思考与难以言表的情感纠葛。她或许在犹豫如何以画笔捕捉这纷乱时代的精髓,如何在艺术中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三句“已碎江山描不易”,直接点出了诗人所要描绘的核心——一个支离破碎的江山。这里的“已碎”二字,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分裂,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切痛惜。而“描不易”则进一步强调了描绘这一现实的难度与挑战,反映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
末句“云黄水碧暮烟低”,则以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自然景象作结。云黄水碧,暮色中的烟雾低垂,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这既是对瀑布虎图画面的想象与补充,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在这幅画面中,自然之美与诗人之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自然界的美好依然存在,给人以希望与慰藉。
题画·梅花(1935年10月) 清末至现当代 · 何香凝
一树梅花伴水仙,北风强烈态依然。
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
首句以“一树梅花伴水仙”开篇,梅花与水仙并置,不仅描绘了一幅清丽脱俗的画面,也寓意着高洁与坚韧的并存。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而水仙则以其清雅脱俗、超凡入圣的品质著称。二者相伴,更添几分超凡脱俗的意境。
次句以“北风强烈”为背景,凸显了环境的恶劣与严酷,但梅花却“态依然”,即依然保持着它的姿态与风骨,不被北风所屈服。这既是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坚定信念的写照。
第三句“冰霜雪压心犹壮”进一步描绘了梅花所承受的重重压力——冰霜雪压,但即便如此,梅花的内心依然强大,没有丝毫的退缩与畏惧。这里的“心犹壮”不仅指梅花生命力的顽强,更指其精神上的不屈不挠。
末句以“战胜寒冬骨更坚”作结,既是对梅花最终战胜寒冬的肯定,也是对其品质进一步提升的颂扬。经过寒冬的洗礼,梅花的枝干更加坚韧有力,这正是其不屈不挠精神的最好证明。同时,这句诗也寓意着诗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
此诗作于1935年10月,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何香凝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家、画家和诗人,她以梅花为题材,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与不屈,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决心。
题画(1936年) 清末至现当代 · 何香凝
夜静轻舟傍画桥,月明风静夜闻箫。
曲中似诉兴亡意,吹落桥西柳絮飘。
首句“夜静轻舟傍画桥”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轻舟静静地停靠在如画般的桥边,给人以安详、平和之感。这里的“夜静”强调了环境的宁静,“轻舟”与“画桥”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次句“月明风静夜闻箫”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月光皎洁,风平浪静,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更添几分幽静与雅致。
第三句“曲中似诉兴亡意”是整首诗的转折点,箫声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更似乎蕴含着历史的沧桑与兴亡的感慨。这里的“兴亡意”既可能是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关切。
末句“吹落桥西柳絮飘”以柳絮的飘飞作为结尾,既是对前面景象的延续与补充,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柳絮的轻盈与飘忽不定,仿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微妙情感。
1936年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何香凝作为一位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艺术家和革命家,她的诗作往往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来寄托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题画·梅(1939年) 清末至现当代 · 何香凝
岭上迟开有所思,风吹雨打最高枝。
忍看半壁河山异,铁骨冰心正义持。
首句“岭上迟开有所思”描绘了梅花在岭上迟开的情景,并暗含了诗人的深思。梅花通常在严寒中绽放,而这里的“迟开”可能寓意着时局的艰难或诗人内心的挣扎。同时,“有所思”三字,点出了诗人面对此景时的内心活动,引人遐想。
次句“风吹雨打最高枝”进一步刻画了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风吹雨打,尤其是针对“最高枝”的打击更为猛烈,但梅花依然屹立不倒,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句“忍看半壁河山异”是全诗情感的高潮,也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大片国土沦陷,诗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无奈。“忍看”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但她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面对。
末句“铁骨冰心正义持”则是对梅花精神的最高赞美,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梅花以其“铁骨”般的坚韧和“冰心”般的纯洁,坚守着正义与信念,这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坚持的。
这首诗不仅是对梅花精神的赞美与颂扬,更是何香凝自身情怀与信念的生动写照。它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坚守正义与信念。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物喻人”、“借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