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人为什么吃辣?源于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上了年纪的人才明白

桃成柳老人 2025-03-02 15:46:47

文/柳成荫

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途述了江苏兴化人的饮食文化比同城的靖江、泰兴两地要偏辣些,评论区众说纷纭。

有一些人认为,兴化菜和高邮菜的口感差不多(笔者对高邮人的饮食习惯知之甚少),偏辣;有人认为农村人吃得辣,宴席菜还是清淡菜多,辣菜少;更有读者全盘否定,说是兴化人自古以来就不吃辣,喜好清淡。

其实兴化人吃辣是有历史根源的,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注定了兴化土著人必须吃辣。

兴化土特产:水磨辣椒

追溯到四五十年代,‌甚至南宋时期,当时兴化地区的水上交通已经相当发达,行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化位于江苏中部的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河流纵横,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景观。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兴化人长期以来依赖水路进行生产和生活,船只成为了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唠唠叨叨了半天,这与吃辣有什么关系?

如果追溯到三四十年代,兴化菜实则是“船工菜”,那时排涝体系还不完善,十年九荒,种田并不是兴化人的支柱产业,大多数人家以行船为生。因水上作业,生活环境湿度大,不得不以辣椒、白酒袪风除湿,故锻炼了古老兴化人离不开辣椒、能吃辣椒的生活习惯。

现在不少兴化人都是行船人的后代,自然沿袭着祖辈的吃辣习惯,部分地区(或大部分)兴化菜是辣的,这就不足为奇了。

古兴化人以行船为生

其次,兴化在解放之前是沟河纵横的地貌,即使不行船的人家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他们房屋前后都是沟河。到地里干活也整日与河水打交道,不少地方是四面环水的垛田,到地里干活需要乘船过去。时下快到清明,就连不少人家上坟祭祀,都要租条船过去。同时,兴化野生鱼类资源丰富,不少兴化人整日整夜泡在河水里,以捕捞为生。正因为如此,老一辈兴化人自然离不开辣椒这道蔬菜。

五六十年代,甚至到了七八十年代,兴化农村家家户户有一块菜地,每家的菜地上都种有辣椒,满足自家的饮食需要。至今兴东镇东鲍村、新垛镇李施村等地方还把辣椒种植当作为传统产业来发展,种植辣椒,销售鲜椒、制作水辣椒、晒制干辣椒,满足兴化当地人们的生活需要,并销往外地市场。

新垛镇的辣椒种植基地

当然,随着人民公社时期的农田改造,绝大部分低洼地改造成农田,不少小沟小河填没,只留下拓宽加深后的排涝和灌溉水系,兴化水乡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基本上与泰州其他地方相比,已不存在多大的差别。随着人民公社时期的“以农业为主导”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推行,个人是不可以水上运输发家致富的,兴化的行船业已成了时代的烙印。

时代在发展,兴化先后融入扬州、泰州生活圈,两地的饮食习惯均以清淡为主,或多或少改变了古老兴化人的饮食习惯,但不少地方(或家庭)还保留了爱吃辣的生活习惯,至少口味要比泰兴、靖江偏重些。

能吃辣并不是坏事,吃辣不是北方人专利,辣椒能美容,女人又是水做的,故,兴化出美女。

0 阅读:0
桃成柳老人

桃成柳老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