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超
说实话,毛主席带领的立国之战:抗美、抗苏、抗印、西沙之战、抗日,早就打完了,现在中美贸易战应该是强国之战!
这场关税战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博弈?,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是为了遏制我国的崛起,面对这种外部压力,我国反而能够加速发展,这其中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关税战非经济问题
美国之所以对我国发起关税战,不仅仅是因为贸易逆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美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遏制我国崛起的势头。在美国看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对其构成了战略威胁,而通过关税战拖垮其经济则是美国能够继续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的关键。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往往能够加速自身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正如当年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所说的,“打到这里来,我们就在哪里发展我们的工业”,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人民志愿军展现出来了惊人的战斗精神和创造力,这种精神和创造力正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重要基础。
而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和疫情战被很多人视作为我国的“强国之战”,如果这场战争胜利了,那么我国将真正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美国则会因为过度消耗自己的资源而陷入衰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显露出了不敌的态势,比如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而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就是我国。
此外美国还频频在军事上对我国进行挑衅,但每一次都被我国以智慧化解,美国似乎越来越难以忍受这种事实,美国国内关于对华强硬态度的讨论愈演愈烈,甚至不惜将矛头指向了其他国家。
美国三大劣势
但是不管美国如何发力,都改变不了其处于下风的事实,美国之所以会在这场战争中败下阵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是战略耐力的差异,美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而我国则完全相反,其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经济韧性使其根本不怕打持久战。
是美国经济结构的缺陷,美国虽然看起来是世界第一经济体,但是其真实情况却是以消费和服务为主,而制造业和农业占比极低,如果失去我国这个世界工厂,美国根本连自己的衣服都缝不上,更不用说其他物品了。
而且根据历史经验,美国如果陷入长期的贸易逆差中,其国内经济形势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那时美国当局就不得不考虑从其他国家手中夺走资源,以弥补其失去的经济地位。
第三个原因则是时间,美国虽然拥有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但是其优势并不能持续太久,根据历史经验来看,一旦进入耗战阶段,先消耗完自己资源的是弱者,而后面发力的是强者。
六个必败的逻辑
从这场关税战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手段来对抗我国,包括网络攻击、窃取技术、拉拢盟友等,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我们可以用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美国必败的逻辑:
是战略耐力的不对等。美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是其内心深处却十分忐忑,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缺陷,而我国则根本不怕打持久战。
第二个逻辑是非对称打击手段。虽然美国在军事上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未必能用在经济战上,比如关税战。对于一个以出口为主的国家来说,提高关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商品滞销,而这种情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善。
而我国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应对,比如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综合国力、保持国内团结、增强军事力量等,这些措施一旦见效,带来的将是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个逻辑是内需市场。相比于我国,美国只有区区3亿消费人群,而后者则拥有14亿的大市场,内需永远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即便外部环境再恶劣,内需也能保证经济不出现大幅度波动。
第四个逻辑是科技进步。外部压力往往会刺激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在这方面,我国有着非常显著的历史例子,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让苏联的经济陷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同时却极大地推动了其航天和军事科技的进步。
第五个逻辑是团结一致。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那时人民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的配置击退了装备精良的美军,那是我国人民团结一致发出的伟大声音。
第六个逻辑则是历史经验。在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也不要高估敌人的力量,在真正较量的时候,往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美国虽然看起来强大,但是却有很多致命的弱点,而我们则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强大的国家实力做支撑。
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我国在压力下如何逆势而上,我认为,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挑战都在提醒我们,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也不能盲目追随他人的步伐。
个人观点,这场战役可不只是关税高低的问题,根本就是超级大国宝座争夺战的决赛场, 赢了这场,咱们往后的路就是星辰大海, 美国人越早认清现实,他们的苦日子没准还能过得轻松点。要是还犯糊涂,那就别怪历史的车轮碾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