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蒋介石与张学良
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1975年的蒋介石葬礼上,被囚禁了39年之久的张学良出现在现场,瞬间便将让葬礼现场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然而张学良只是留下了一副挽联并亲自上书16个字,随即便扬长而去,蒋经国见此情形也是十分的错愕,全程都是怔怔的看着。
那么,张学良留下了哪16个字?这16个字又有哪些深意呢?
张学良
葬礼、挽联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台北的明山官邸,台湾当局为此悲痛万分,并为其举办一场盛大的追悼会。
虽说蒋介石在国内战争时期是个不折不扣的罪人,但他在国民党党内的领袖地位是毋庸置疑,因此国民党对于蒋的葬礼还是很重视的。
同年的4月16日,蒋介石追悼会在慈湖宾馆召开,台湾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来了,场面之盛大在当时的台湾也算是罕见。
而就当现场众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时候,宋美龄安排身边的秘书将一位老者引入正厅,瞬间便让葬礼现场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葬礼现场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因“西安事变”被蒋介石囚禁了39年之久,已入古稀之年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恩怨怨,现场的人就算不是门儿清那也是略有耳闻,因此不少人都将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整出什么幺蛾子。
就连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葬礼现场见到张学良的那一刻也是不免一愣,心想这个人怎么会出现这里?心中不免充满了担忧。
虽说张学良一直对外宣称并不怨恨蒋介石,并对自己当初的作为深刻反思,但说到底蒋介石囚禁人家几十年,心生怨气也不是不可能的。
蒋经国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张学良并没有其他特殊的举动,只是默默跟在宋美玲秘书的背后,手捧挽联来到了蒋介石的水晶棺前。
然后,只见张学良缓缓俯下身去,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水晶棺的棺面,眼神复杂的盯着躺在棺中的蒋介石,什么话也没有说。
说到底,蒋介石与张学良之间也是莫逆之交,因此对于这个曾经自己誓死追随的人,囚禁自己几十年的人,张学良的内心百感交集。
此时的蒋经国别提有多么紧张了,生怕张学良因心中的怨气而突然发难,万一将蒋介石的葬礼毁掉,那他可真的是万死难辞其咎。
蒋介石与张学良
但张学良在轻轻抚摸过水晶棺后,只是提笔在自己的带来的挽联上书写了16个大字,随后便是当着现场众人的面挥袖扬长而去。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蒋经国的心中别提有多复杂了,望着张学良的背影以及留下的挽联,心中思绪万千更是不足外人道。
而他看清楚张学良在挽联上的题字时,顿时也是愣在了当场,眼眶泛红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见挽联上写着: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这短短的16个字,算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情况的真实写照,既有对双方情谊的怀恋与不舍,也有一定程度的怨怼与仇恨。
这种情感是复杂而矛盾的,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历史事件密切相关,需要从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纠葛进行解读。
而说到这里,那么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最大的纠葛,那无疑就是“西安事变”了,但西安事变的故事远比我们知道的复杂。
那么,西安事变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辛呢?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其实在1975年蒋介石病重的时候,宋美龄就曾为张学良求情,希望蒋介石能够看在两人之间的情谊,在离世前还张学良一个自由。
但躺在病床上的蒋介石顾忌当初的“西安事变”,担心张学良出山之后会动摇台湾的根基,于是便强撑着身体抵制道:
“不行!我绝不能放虎归山……”
眼看蒋介石对此毫不不松口,念及张学良与蒋介石多年的情谊没有弥合可能,宋美龄别提有多么伤心了。
将时光回溯到西安事变时期,那时的国民党内部人心浮动,不少人更是打算以“为老蒋报仇”的借口,另立新的国民党政府。
宋美龄一介女流即使说在党内地位不低,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也是束手无策,更是一度因担心蒋介石的安危晕死过去。
但无论如何,蒋介石肯定是要救的,既然别人都靠不住那就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宋美龄力排众议独自前往西安与张学良谈判。
其实宋美龄也不是没设想过类似情景,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最后竟是张学良对蒋介石出手,这显然是出乎她的预料的。
宋美龄
因为在当时的众人看来,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那可是铁打的情谊,不然蒋介石也不会放心将周边防务交给张学良。
于是在宋美玲刚抵达西安的时候,宋美玲就质问张学良道:
“汉卿(张学良的字),达令(指蒋介石)待你不薄,你为何如此对他!”
张学良闻言连忙解释道:“大嫂,你误会我了,我是在救大哥啊!”
但宋美玲哪里能听得进去,反问道:“胡说,你挟持达令,背叛党国,怎么好意思说是救你大哥!”
张学良闻言则是耐心解释道:
“大嫂,如今国难当前,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内耗,任由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国土,那大哥与我势必会背上千古骂名!难不成大嫂希望我们成为当代秦桧吗?”
宋美龄也是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听见张学良这般解释自然是懂得其中的份量,因此便不再追究张学良的责任,并与其举行磋商。
最后经过商谈,张学良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赔罪,而宋美龄则是会力保张学良的安全,不会让蒋介石追究他的责任。
但是事情的后续发展我们大家都清楚的很,蒋介石并没有听从宋美龄的劝导,仍旧是追究了张学良的责任,并将其囚禁了起来。
不过许是顾忌到昔日的情谊,蒋介石只是限制了张学良的人身自由,不允许其与外界有所联系,生活条件上并未苛刻什么。
即使说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蒋介石也还是将张学良送往了台湾,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心里仍旧记恨当初的西安事变。
饶是后来蒋介石病重垂危,他也仍旧记恨着张学良,认为是张学良导致国民党走向衰败,不愿意归还张学良自由。
不知蒋介石在离世时,心中又是否重新回望过与张学良的初遇呢?
南北易帜1928年,北洋军阀张作霖被日军设计杀害,张学良接过父辈的权柄,继承父亲的意志,成为雄踞东北地区东北军的实际领导者。
当时日军还曾想过拉拢这位初出茅庐的“少帅”,但张学良对于日军的拉拢态度很明确,想要他张学良投敌叛国是绝无可能的。
虽说张学良的这种精神只得称赞,但对于当时的东北军来说,国内形势实在是不怎么样,北有虎视眈眈的日本,南有各大军阀的敌视。
因此也可以说,当时的东北军完全就是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于是为了缓解这种局面,张学良与蒋介石进行谈判以避免东北军局势恶化。
蒋介石也是一个精明的人,深知张学良这个时候来找自己谈判,无非就是不想让东北军的局势更加恶化,继续寻找一个稳定的后方。
而蒋介石也确实需要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的帮助,不然又拿什么来震慑那些雄踞一方的地方军阀呢?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那个时候虽说明面上是国共两党的斗争,但实际上国民党内部也是党派林立,地方军阀之间的争斗更是常见。
所以蒋介石与张学良一拍即合,两方人马合兵一处,张学良更是通电全国宣布“南北易帜”,从此与蒋介石成为了莫逆之交。
但随着日军在东北地区的肆意猖獗,作为东北地区少帅的张学良,面对日军的逐步逼近,自然是希望蒋介石对日军出手抵抗的。
不过那个时候的蒋介石仍旧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对于日本的作为只是通过外交手段进行交涉,这也就导致东北地区的全面沦陷。
张学良迫切想要反击日军的侵略行为,然而蒋介石在面对日益激烈的民愤时,却想通过让张学良下野来平息民愤。
就这样,张学良失去了自己的权势和地盘,离心中的“祖国一统”大业越来越远,甚至还背负了不少莫须有的骂名。
于是,“西安事变”由此而生,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情谊也宣告走到了尽头……
1990年,耄耋之年的张学良终于是迎来了自己的自由,随即便是远赴美国休养,最终也未曾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东北。
回望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也是充满了惋惜,一代“少帅”被囚禁数十年,最后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局,不知是福还是悲。
而至于他们的功过,则交由各位读者进行评说了……
张学良·晚年
往期推荐: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