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龄儿童看病难,委员建议设立专门的大龄儿童就诊通道

北京知道 2025-01-16 16:40:56
北京市重视儿童医疗体系的建设,近年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但大龄儿童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在今年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美臣投资董事长黄轶建议,针对大龄儿童的特点,优化就医流程,如设立专门的大龄儿童就诊通道、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等,以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黄轶调研发现,7-14岁的大龄儿童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不同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尴尬期,身体成长和学业压力矛盾较为突出,儿童医疗体系建设中还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年龄的儿童诊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近年来,北京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建设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35家成员医院的5个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初步实现了医联体内“规划通、品牌通、人员通、药品通、标准通和管理通”。 北京着力增加儿童医疗资源供给,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儿科医生4079名,较2017年底增加39.98%;每千名常住儿童拥有儿科医生数为1.55名,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的2025年全国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达到0.87人的目标;全市共有儿科床位5776张,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2.20张,较2017年底增加15.8%。 不过,黄轶在调研中发现,儿童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仍未缓解,相应的儿科医疗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儿科医生短缺、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儿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就医流程和服务体系未能充分考虑到大龄儿童的特点,如白天学业压力无法请假就医,晚上儿童往往只有发热门诊,综合医院则存在儿童科室设置不全的情况,无法满足大龄儿童在就医时间、就医门类及心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导致就医体验不佳。 为此黄轶建议,加强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儿童医疗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在大龄儿童就医需求集中的区域,增加儿科床位、设备和医生的配置,也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儿科医疗领域,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同时,优化儿科医生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儿科医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定向培养、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儿科医疗事业。 针对大龄儿童的特点,他建议优化就医流程,如设立专门的大龄儿童就诊通道、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等,以减少等待时间和提高就医效率。此外,加强医院内部的隐私保护措施,尊重大龄儿童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等,打破地域限制,让大龄儿童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优质的儿科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大龄儿童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的能力。”黄轶说。 记者/行海洋 编辑/樊一婧 校对/薛京宁 运营编辑/刘茜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