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典故“莫愁女”的诗歌形象

无心随墨 2024-04-21 09:04:0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神雕侠侣》红极一时,这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莫愁”的名字。金庸老先生塑造的莫愁,让人喜欢不起来。但后来看到诗词中的莫愁与此差别巨大,也是很好奇莫愁的出处。但查找资料后才知道,原来莫愁的出处不一,但是因为莫愁的名字相同,在文人的引用下,逐渐也开始合流了。

先说我了解的第一个出处,来自于梁武帝萧衍的《莫愁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诗中对莫愁的籍贯、身世、家境、婚后生活都做了交代。诗中的莫愁是洛阳人,梁武帝先以河水起兴,引出莫愁的籍贯。然后又用铺陈的手法介绍莫愁学习的诸多才艺,接着介绍其婚姻,她十五岁嫁于卢家为妇。从诗中来看,卢家的家境似乎也不错,莫愁十六岁时生下儿子阿侯,她婚后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我猜测莫愁或许是有历史原型的,但也无法证实了。

第二个莫愁,来自南朝宋臧质的《石城乐》和《莫愁乐》,《莫愁乐》写道:“莫愁在何处,莫愁在城西。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诗中的莫愁又成了石城(今湖北钟祥)人,而且并不是嫁于卢家,她自身就姓卢。据说他生活在和屈原一个时期。莫愁能歌善舞,曾完成《阳春白雪》合乐入歌。后来她被楚襄王征入宫中,流放她的未婚夫到扬州。她目载着爱的人的船儿远去,悲愤中投汉江而死。为了纪念她,人们把她居住的桃花村改名莫愁村,把紧邻的沧浪湖改名莫愁湖,把她投江的矶头渡称为莫愁渡。

《莫愁乐》据说就是描写莫愁追逐爱人的场景。令人伤心的时,这个故事里的莫愁女成为一个悲剧形象,令人同情。同样的美貌,同样的多才多艺,但结局的差异却如此之大。而诗中的莫愁乘坐的小船“莫愁艇子”,也从此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陆游就写过“莫愁艇子急冲雨,何逊梅花频倚阑”的诗句。

还有一个也是由“莫愁艇子”的误会产生的莫愁。宋朝的大词人周邦彦写有《西河·金陵怀古》,里面有“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的词句,或许是他把石城误会成了石头城,才把莫愁写到了为南京写的怀古词中。但他的这种误会却影响了后人,从此南京也有了莫愁的传说,还有了莫愁湖。

为什么女子名为“莫愁”,从字意本身似乎就可理解。希望女子无忧无虑,是每个父母的愿望。诸多莫愁的故事中,有这样的解释。据说莫愁刚生下时,不停啼哭,父亲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这是这个名字,是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示,还是不幸未来的哀悼词呢。

自莫愁女的诗句出现,她就成了很多文人喜欢用的典故,而且形象也开始合一,而且还逐渐有了新的变化。

李商隐名诗《马嵬》最后一联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莫愁能在民间卢家幸福生活,而贵为帝王的唐玄宗却不能保护自己爱的女人,这个对比对唐玄宗是多么讽刺。李商隐这里把“卢家莫愁”最为典故,还是运用的灵武帝诗歌本意。

初唐诗人沈佺期的《古意》却写道:“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里的莫愁形象已经有所变化,他的丈夫远征辽东,她成了典型的思妇,生活的幸福感在沈佺期笔下已经严重下降。但要知道,沈佺期生活于初唐,早于李商隐,可见莫愁的形象变化是很早的。

到后来莫愁的含义越发丰富,爱情与相思,离愁与哀怨,甚至成为文人理想精神的寄托。李商隐在诗中就多次出现莫愁,《莫愁》诗“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是借雪中梅下痴情女子莫愁等候与恋人相会,暗写诗人自己孤身飘零的身世。李商隐的《富平少侯》,“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诗中的莫愁成为美人的代称,有人说,这首诗是托古讽今,暗讽唐敬宗生死犬马,不忧国事。这首诗和《马嵬》,都把莫愁当做了讽刺君王的工具。

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上,谁能无愁。写莫愁的诗词很多,以后还会有出现许多,但真正的莫愁女早已在历史的沧桑中模糊了音容,正如明朝赵今燕所说,“一从南国春销后,谁复佳人字莫愁。”我也要说:“莫愁名莫愁,不知愁不愁。世人愁儿多,也爱叫莫愁。”

最后以唐朝郑谷的《石城》作结: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

江人依旧棹舴艋,江岸还飞双鸳鸯。

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落春悲凉。

烟浓草远望不尽,千古汉阳闲夕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