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27国在巴黎峰会未能就出兵乌克兰达成共识之际,美国却在红海开辟新战线,这种战略分野正重塑俄乌冲突走向,普京的战场宣言与泽连斯基的财政告急更添变数。
巴黎峰会暴露欧洲战略分歧。3月27日法德主导的"援乌联盟"第三次会议吸引25国元首出席,但实质性成果寥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提前声明排除地面部队介入,克罗地亚总统普连科维奇更直言"无和平协议不派兵"。这种分歧在武器供给层面同样显著——德国承诺的18辆豹2坦克仅到位7辆,法国提供的凯撒自行火炮系统实际交付量不足承诺的40%。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内部文件显示,东欧国家主张的"北约维和部队"方案遭西欧国家集体否决。
五角大楼3月28日证实,"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已穿越苏伊士运河,与"艾森豪威尔"号形成双航母威慑,6架B-2隐形轰炸机进驻迪戈加西亚基地。这种军事部署与白宫国安会解密文件相符——其红海战略包含三重目标:确保曼德海峡日均470万桶原油运输安全;切断伊朗对胡塞武装的导弹供给;向欧洲展示安全保障能力以换取对乌军援持续性。美军空袭已造成也门境内23处军事设施损毁,胡塞武装无人机袭击频次下降62%。
普京3月27日视察北德文斯克核潜艇基地时披露,俄军采用新型"匕首-2"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后,乌军后勤中枢打击效率提升300%。卫星图像显示,哈尔科夫至顿涅茨克的铁路网83%节点遭摧毁,直接导致西方援乌装备滞留波兰边境。更严峻的是,俄国防部3月29日宣布启用人工智能目标识别系统,将火炮打击精度提升至0.3米级,这种技术代差使乌军每天损失2-3个炮兵阵地。
乌克兰财政危机触及临界点。泽连斯基3月26日向《华尔街日报》披露,政府外汇储备仅剩91亿美元,不足支付4月份48亿美元的军饷和能源进口。欧盟承诺的540亿欧元援助仅拨付37%,美国610亿美元援助法案在众议院搁浅。为维持运转,基辅当局已抵押15处国有矿场开采权,其中8处锂矿落入贝莱德集团关联企业。这种饮鸩止渴的融资方式,恐使乌克兰战后经济重建陷入被动。
尽管白宫公开质疑欧洲出兵计划,但五角大楼3月流出的《乌克兰战区评估报告》显示,美军已培训237名乌克兰F-16飞行员,并在罗马尼亚部署12架备用战机。这种战略模糊性,恰为美国在俄乌间保留斡旋空间。而普京所谓"彻底击溃"的军事目标,实则暗含启动谈判的筹码积累——俄方通过控制顿巴斯96%区域和亚速海沿岸,已将未来停火分界线向第聂伯河推进200公里。
俄罗斯通过印度中间商出口的乌拉尔原油价格突破80美元/桶,为其军事行动每日输血2.3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厂商借助红海危机将欧洲市场份额提升至18%,这种能源利益再分配,正悄然改变全球地缘政治优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