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悟空的来历,人们大抵依托原著去理解,而在铺天盖地的演绎和同人著作中也不乏另类的言说。(本文仅是演绎推理与原著宗教无关)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是东胜神洲花果山上,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是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集大成者。
孙悟空本体原本是女娲补天之时遗留下的一块五彩神石,时逢武王伐纣,天人交战。
阐教和截教更是往来争霸形如水火,而古神一族,自盘古陨殁之后便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到了商周时期更是失去了绝对的主导权,以至于身为人族之主的纣王都敢公开挑衅上古女神女娲,女娲虽然愤怒,但碍于人族气运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充分说名了当时古神族的没落与不甘。
而当时以阐教为首的天庭更是不甘与人族平分天下气运,于是阐教圣人便与古神一族达成了一致,即古神族默许了阐教削弱人族与截教的这一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所谓的封神榜。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人类注定要和天庭一决雌雄。截教圣人虽然清心寡欲,对自己门下的门人也是有教无类,但并不代表截教可以眼睁睁的看着阐教做大做强,所以虽然明面上截教表示赞同阐教的计划,但实际上截教更倾向于人类一族,这也是为什么在封神榜的中后期截教各位大圣纷纷对阐教出手的原因所在。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怪异三足鼎立的局面,即人族和截教明为敌对实则联盟,阐教虽然以一敌二,但身后却有着古神一脉的推波助澜,加之,古神一族与阐教渊源颇深,从女娲和陆压两位神族圣人的态度能看出,他们更倾向于阐教一方,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最后阐教与人族会被达打败的原因了。
而在封神榜中,人族联盟中曾出现过一个战力非常可圈可点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孙悟空的影子,这个人便是是截教大圣—袁洪!
这袁洪本是梅山七怪之一,为山精野怪所化,但偏偏多出那一点先天元灵,各种神通无师自通,其八九玄功和七十二般变化更是神乎其技。可以说他就是天生的真灵与战神,他本可以不在造
化之内安心修炼,但冥冥之中却被不可知的力量牵绊卷入了这场天人的交战之中。
孟津之战的前期,袁洪便让天庭阵营见识到了他的威力,尽管对方已出动了超级豪华的阵容也仍然在袁洪那里讨不到任何便宜,于是他们使用计策,先后除掉了袁洪的六个兄弟,又请♀女娲赐下神级武器山河社稷图,最后又由杨戬联合哪咤诱敌深入,袁洪不知是计,加之一身本事更是狂妄自大,轻松的便被骗入了山河社稷图,当他知道上当之时,却已为时已晚,只好束手就擒。
袁洪的被俘终于让阐教众人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下了,身为天庭阵营代言人的姜子牙自然不想留着这个心腹大患,即刻命令杨戬出斩袁洪,而杨戬本是不愿,他本是强者中的强者,而袁洪也是和他一样的人,所谓英雄相惜,但军命在身不可容情。同时身为妖体的神族女娲也希望阐教能网开一面,不要做斩尽杀绝之事,因为袁洪虽然属于人类阵营的劲敌,但毕竟是妖族修炼而成的大圣,加之具有先天一点元灵之气的加持,假以时日必成一方教主,此等才华如果杀了不禁惋惜。
但阐教方面却在此事上坚决不肯让步,可见他们对袁洪的忌惮。
杨戬连杀了袁洪七次,但每当袁洪人头落地之时便会生出一朵莲花,之后袁洪便死而复生,可见他已大道初显,神通广大。众仙见状更是无不骇然。姜子牙于是命哪吒取来神器照妖镜,袁洪原形毕露,被杨戬一刀斩首,顿时阴风怒号,血雨纷纷,众仙急忙施展法术,打散袁洪三魂七魄,使他永世不得超生。
杨戬不禁一阵叹息,忽然杨戬似乎心中有感,发现袁洪虽然元神已散,但一缕不屈战意尤存,顿时心生怜悯任他而去,因为杨戬明白,这袁洪本是先天真灵,上天好生而恶杀,况且先天真灵本身更近天道,强行斩杀必违天和,这其中因果必然难逃,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杨戬虽然肉身成圣,却要一直镇守南天门的原因所在。
这一切自然也逃不出女娲的眼睛,因为她早已在袁洪被困入山河社稷图时便留了一手,此时事逢其变,正好顺势而为,于是她便使用通天手段瞒过一缕天机,将猴子的那一缕战意打入了东胜神洲花果山上的那块五彩仙石之中,这是她的一处后手,因为她知道自己既是布局之人,也是局中之人,而袁洪这枚棋子至关重要。
随着封神之战的结束,天地间的新格局也被定了下来,女娲信守承诺协诸神旧部隐退九天之外,而她留下的棋子便是千年之后大闹天宫,西天取经平衡佛道两界的孙悟空。
可是以天地为棋局,以众生为棋子的棋手又会是谁呢?而他又在与谁博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