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娱乐圈的“流量”之风愈演愈烈,一些明星凭借着高颜值和话题度迅速走红,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文化素养的争议。央视曾点名批评,冯远征也在两会上建言,这些声音都指向了一个问题:流量明星的文化水平,真的匹配得上他们的名气吗?
这场“流量至上”的游戏,到底是谁在裸泳?
频频翻车的文化“盲盒”
随便在网上搜一搜,流量明星“翻车”的新闻可谓是屡见不鲜。就说那么几个例子吧,王一博写错字、自创成语、对电影相关的问题也是一问三不知,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堪忧;周也读错字、成语理解错误,让人哭笑不得;赵露思甚至混淆历史事件时间;还有白鹿,涉及不当模仿,缺乏公共意识,这些错误看似不起眼,但背后反映的却是明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读错字或者是记错年份,而是对学习的不重视和自身价值的片面追求。不禁要问,如果连基本的文化知识都掌握不好,又如何去理解角色、塑造角色,又怎么能给观众带来好的作品呢?
“低门槛”的娱乐圈,谁该背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郝蕾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娱乐圈门槛太低了! 资本的过度追求流量,也让很多专业能力不足的人涌入。经纪公司忙着给艺人打造人设,却忘了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培养。更有甚者,一些明星沉迷于粉丝的追捧,把名利看得太重,早就忘了提升自己。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过于追捧成功,却忽视了过程和积累。 很多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习才艺,希望他们能成为明星,却忽略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再加上舆论环境的浮躁,对流量明星的过度宽容,也助长了他们不思进取的风气。
文化素养,演员的“立身之本”
文化素养对于演员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郝蕾说得好,“连课题都搞不懂,如何解读剧本?” 演员想要塑造一个角色,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了解那个角色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人物性格等等。只有真正理解了角色,才能把角色演活,才能打动观众。
演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 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如果明星连基本的文化知识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又怎么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呢?
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最终取决于他的文化底蕴。只有拥有优秀的文化认知和文化修养,才能在演艺事业上不断突破自我。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办?
行业层面,要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对演员的专业培训和文化素养教育。 经纪公司不能只顾着赚钱,更要注重艺人的全面发展。可以借鉴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课要求。
演员自身,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冯远征也呼吁流量明星好好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告诉孩子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努力和积累。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流量固然重要,但文化素养才是演员的“立身之本”。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才能在娱乐圈走得更远。
你觉得流量明星的文化素养问题,还有哪些原因?又有哪些更好的解决方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