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退货条款陷“隐秘角落”:激活即不退困局拷问平台合规底线

中国山东网 2025-03-25 18:06:25

近日,本网接到济南市民王女士(化名)投诉。她花费8999元在某电商平台购入的华为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时发现屏幕开合角度仅有125度,引发颈椎不适,然而,在她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时,却遭遇平台强硬拒绝——“电脑激活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王女士认为平台“未明确告知”而拒绝退货,违反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中“需显著提示并获消费者确认”的规定。

购买电脑订单详情 王女士提供

事件直击:一场隐蔽条款下的“七日无理由”突围

王女士告诉记者,今年3月12日在“华为自营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台标价8999元的MateBookGT14笔记本电脑。商品详情页介绍的“锐薄先锋设计”“OLED全面屏”等内容令她心动,但通篇产品介绍,并未提及屏幕开合参数。

3月13日收货后,发现电脑屏幕最大开合角度约125度,她在书桌上试用40分钟左右,颈椎便酸痛难忍。由于经常需要伏案写材料,她认为这样的使用效果肯定会影响她身体健康。而且屏幕开合角度太小,也不能满足多场景的使用需要。王女士介绍。她当日便提交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申请,但客服却以产品已激活为由,拒绝了王女士的申请。

一条“隐蔽条款”引发的争议

王女士介绍,电脑首次启动,系统便提示要联网,联网就会自动激活Windows,这都是按提示要求逐步完成的。“如果知道激活后不能退,我肯定会更谨慎测试。商家只是在我提出退货时,才发给我产品激活不能退货的说明。”王女士强调。此外,王女士说,其在下单购买过程中,并未发现“激活后不可七天无理由退换”的明确提示,客服沟通记录中也无相关告知内容。

而负责处理王女士售后的平台客服却坚称:“商品详情页的最后部分和下单付款页面都做了提示,你应该看到的!”客服说,按照平台规定,产品激活后不符合七天无理由退货要求,但可以给予200元的补偿。这一处理方案被王女士明确拒绝,客服遂在后台直接关闭了王女士的售后申请。

根据王女士提供的资料,她收到的商品包装内,也未见任何电脑激活影响退货的提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女士拨打北京12345和12315热线进行投诉,但平台客服仍以同种理由回复,但将补偿金额提到了300元。王女士再次明确拒绝,客服再次关闭了王女士的售后申请。

平台客服关闭王女士的售后申请 王女士提供

平台条款遭遇明文规定解剖平台“信息沉默权术”

记者使用该平台APP查询发现,商品页中的售后说明置于最下方,用字体和颜色明确小于其他内容写明“已激活Windows或Office的主机,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字样。据媒体报道:记者测试发现,需在手机滑屏30次以上、查阅超过130秒后,才能读取到这一退货限制提醒。

记者查询发现,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自2017年3月15日开始施行。办法第七条规定,一经激活或试用后价值贬损较大的商品,可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但在第二十条中明确,需“在商品销售必经流程中设置显著的确认程序,供消费者进行确认”。

针对此事,记者专门向该平台致电采访。对记者提出的“王女士投诉是否属实”“平台是否认为就‘电脑激活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已向王女士尽到告知义务”“针对这种隐匿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为平台方,下一步平台是否会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完善”等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均未给予回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发稿前,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多家媒体介入后,该平台已同意为其办理免费退货。

该平台对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要求说明

法律审视:开箱即被锁死的选择权

记者查询发现,王女士遭遇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该产品的销售评价中,就有消费者对“激活后不支持7天无理由”发出质疑。人民网报道,2025年1月,用户王力使用“国补”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激活签收后,他发现电脑外观有较明显的瑕疵,便和品牌客服沟通退货。对方以激活后不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为由拒绝。王力通过12315热线进行了投诉。几经周折,电商平台提出给予800元补偿。王力最终同意。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涉及电子产品激活后退货的投诉量增长超200%,其中超六成争议聚焦“告知不充分”。

山东德衡(济南)律师事务所陈珍吉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激活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属于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范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陈珍律师进一步指出,“电商平台若将影响消费者主要权利的条款,置于不易察觉的位置,可能构成《民法典》规定的‘格式条款无效’情形。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平台若以格式条款、声明等方式作为规定,实质是在侵害消费者权益。”

国家近期出台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聚焦激发消费潜能,构建增长新动能。当数字购物的便利性被异化为规则遮蔽的利器,提振消费的宏大叙事需要回归最朴素的契约正义——公平、透明、选择自由。单一平台的妥协是一个开始,但行业的商业伦理升级尚在途中。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