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在好多书中都提到过一句话:天下无如吃饭难。
因为“富贵如龙,游尽五湖四海。贫穷如虎,惊散九族六亲。”
富贵时,可以游尽任何想去的地方。贫穷时,所有的亲友都躲着自己走,都怕自己是来开口借钱的。
吃饭这件事,确实没那么容易,有的时候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忙忙碌碌,为了几两碎银糊口。
元宵节过后,2024年又开始了忙碌,希望大家都能在忙碌中挣到足足的饭钱。
随缘《天道》中的肖亚文到丁元英的公司上班,完全是机缘巧合,就像我们每个人找工作时一样,能到哪家公司上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为有“缘分”这位红娘的牵线。
肖亚文在公司兢兢业业地工作,知道老板丁元英的智慧和能力非一般人可比时,她没有费尽心思地巴结;丁元英宣布公司破产后,她给丁元英找了住宿地后又找了新工作;丁元英新的公司陷入僵局后,她出来毛遂自荐……
肖亚文没有刻意创造什么缘分,她也知道缘分不是自己可以创造的,但机会的缘分来临时她会随着缘分的指引走,尽力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发挥。
我们普通人也一样,不管什么原因,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在家庭里尽好自己应尽的义务,不要一山望着一山高,做好当下事,自然会展现出优秀的自己。
惜缘孔子说“困而学之”,是不会了就学的意思。
华杉老师说,好多人为什么困而不学?不是ta不会学,而是不想学、不愿学,这是不惜缘的下愚之人。
比如说隋炀帝杨广,他智商高、口才好,却就是不听大臣的劝谏,他能用自己的高智商和好口才把大臣的劝谏说的一无是处,让大臣不得不闭嘴。
工作生活中现在类似的人也不少,不光一根筋还忒能说会道,别人的任何建议和意见都能被ta反驳的体无完肤。
明明知道ta是错的,可就是说不过ta。
不惜缘的人只能走自己的因果,只能等ta自己醒悟。
普鲁士战略家克劳塞维茨:
“批评意见无论多么荒谬,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别人看问题的角度。”
惜缘,不光是把握住自己认可的人、事、物,面对批评、质疑、困难时,要想想:
“ta能让我学到什么?怎么做能变得更好?”
“攀”缘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曾国藩在朝中当小官的时候,是附员一类的闲差,当时满汉政权主导,汉族人不容易往上走。
曾国藩结交了一位亲王,这位亲王是当时皇帝咸丰的叔伯长辈。
这位亲王向皇上举荐了曾国藩,说他胆大心细。
一天,咸丰传旨要在偏殿见曾国藩。
曾国藩进去偏殿后,只看到上首位置上放着一把龙椅,下面是一个锦墩。
曾国藩对着龙椅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后,坐在锦墩上等候。
等了大约一个时辰后,当值的太监过来告诉他皇上今天有事,先回去吧。
曾国藩又对龙椅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后回去。
回来后,亲王问了曾国藩被召见的情形后说:“遭了”,接着找到当值的太监并递上红包,问太监偏殿里还有什么。
太监说龙椅后面的墙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朱子治家格言”。
几天后,咸丰又召见曾国藩,问到朱子治家格言时,曾国藩从容应对,给咸丰留下了“胆大心细”的好印象。
敢看龙椅后面证明胆大,能观察周遭的一切是心细。
如果没有曾国藩“攀缘”的亲王帮助,他就没有了快速让皇帝认识自己的机会。
当然,攀缘的前提是自己有被人认可价值,否则一味地“攀高枝”,只能更让人看不起。
攀缘,不光是让我们结交能互相帮助的关系,主要是让我们抛开烂人、烂事的纠缠,别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无用的闲聊和调侃上。
结语随缘惜缘也攀缘,愿你遇到缘、珍惜缘、用好缘,价值被人看得见,永远不愁吃饭钱。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