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抗应激训练,运输模拟实验,恢复期管理,存活率稳增
鳜鱼是一种肉质鲜美、价值颇高的鱼类,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但鳜鱼养殖却面临不少痛点,像运输过程容易死亡,养殖对技术要求较高等。
我的朋友老李在南方搞鳜鱼养殖,那边气候湿热。老李之前每次运输鳜鱼都头疼,死亡率很高。他发现很多同行也在为这事儿烦恼。原来,在运输途中,鳜鱼突然进入陌生环境,应激反应强烈。
我就想到有个网友分享的经历,北方有个养殖场在冬季干冷的时候运输鱼,采用提前模拟寒冷环境等方法。老李受到启发,开始对鳜鱼进行抗应激训练。他先让鳜鱼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就像慢慢给鱼适应运输过程中的温差变化。
他专门腾出一块小池子,先把水温慢慢降低一点,让鳜鱼适应新水温。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升高一点水温。这过程得慢慢来,每个水温变化周期大概30天左右。这期间,老李还精心挑选绿植调节水质。像苦草,它在南方比较常见,根系发达能吸附有害物;小茨藻,它能在低温时生长,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还有狐尾藻,在夏天高温时也能较好存活,为鳜鱼提供舒适环境。
除了抗应激训练,老李还模拟运输实验。他找了些不同大小的塑料箱,在里面放些水和增氧设备,把鳜鱼放进去,然后移动箱子模拟运输过程。这期间,老李密切观察鳜鱼的游动、呼吸等状态。他会把运输时间从半小时设为1小时、2小时,看看鳜鱼的反应。每次实验后,他还对鳜鱼做简单检查。
运输模拟实验对鳜鱼适应运输环境很重要,运输方式、时长、环境等都会影响它们。比如,用普通塑料箱运输和小网箱运输,空间大小不同,在运输中鳜鱼受到的压迫感和适应难度也不同。
在鳜鱼的恢复期管理方面,老李也有很多心得。鳜鱼经过抗应激训练、运输模拟实验后,进入恢复期要给它优质饲料。饲料的成分很关键,营养要均衡,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这些都要有合适的比例。老李会根据鳜鱼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而且,恢复期的水体环境也要注意。
在这个恢复期里,不同绿植的作用也有差异。水葫芦繁殖很快,能很好地吸收过剩营养,但要控制量,不然会影响溶氧。水花生在水体中长势稳定,能给鳜鱼提供躲避场所,尤其适合散养环境。而菖蒲对水质净化有一定效果,对鳜鱼生存的水质环境稳定发挥作用,这在不同地域的养殖场景里都很重要。
老李在南方,还考虑到南方的雨水充沛,降雨量大,水质容易在短时间内变浑。所以他要时刻关注水质变化,及时换水。
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对鳜鱼的养殖和恢复期管理影响大。在北方干燥寒冷地区,像辽宁的部分养殖户,在冬季,鳜鱼的生长速度会变慢,对营养需求也变了,饲料配方得调整。
时间一长,老李发现这样做后,鳜鱼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了。他这个经验传开后,不少南方的水产养殖户都来学习。不过,很多养殖户在操作过程中还是会有问题。有的养殖户在抗应激训练时,水温控制得太快,鳜鱼不能很好地适应。
在南方的一些散养鳜鱼的小区域,养殖户赵大哥说,他按照老李的方法做,但他的鳜鱼数量不多,用的小池塘,对水质的监控没那么精准。
而且,不同批次的鳜鱼对这种养殖管理方式的反应也不一样。老李发现,不同品种的鳜鱼也存在差异。有些鳜鱼的抗应激能力天生较强,有些则较弱。
北方的水产养殖户如果借鉴南方经验,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整。不能只看到南方的水温、水质环境下鳜鱼养殖恢复得好,就不做任何改变。
对于绿植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也还得深入探究。虽然苦草、小茨藻、狐尾藻等绿植在不同水域环境里都有积极作用,但不同地域土壤成分、光照条件等也会影响它们发挥作用。
现在养殖户越来越重视鳜鱼养殖中的各种细节管理。但是,如何在不同的养殖成本限制下,更好地做好鳜鱼的抗应激训练、运输模拟实验和恢复期管理呢?这是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