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时报声称,中国科学家已经对气象雷达进行了一项重大的升级,使得它们可以侦测到大气中存在的“细小”物体,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中国的气象雷达可能能够监测到包括F35在内的隐身战机目标。
这件事还源于一件趣事,去年,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气象气球,飞到了美国西海岸大约2万米的高空,美国一时没有发觉这件事,还是网友看到了并且贴出了照片美国才意识到。为了应对这个高空气球,美国派出了F22,结果F22十分尴尬,因为飞行高度和导弹射程的问题,用了3发导弹才击中气球,于是F22成为了首次有实战记录的5代机,喜提“气球杀手”的称号。
气象气球的体积比较小,而且它们的速度很慢,在大气中慢悠悠飘动,对于传统的雷达来说,是比较难以监测的目标。因此,这对于一些雷达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可能构成一定的威胁,因为这类气球既可以用于气象监测,也可以用于收集其他信息。报道称,未来中国面对这样的困扰,可能会能更轻松的应对。
媒体还提到,这个所谓的升级,并不是耗费很多资金的军事项目,只是一项比较普通的升级,即便宜又高效,仅仅是通过软件等系统的升级,就可以做到如此重大的转变,不需要用额外的设备去更换已有的雷达设施。通过这一技术,我们既可以用于监测微小的空中物体,还可继续用于气象监测及预报,彰显了我们的智慧和创新。
而最重要的问题是,全国的气象雷达不知道有多少。。。。
中国有多少气象雷达?截至2023年,中国气象局下设多个省、市、县级气象局。具体来说:省级气象局:31个(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级气象局约有330个,县级气象局有2700个。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气象局,我们目前部署了超过200部大中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还有若干风廓线雷达、雨量雷达及其他类型的雷达:如双偏振雷达等。
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探测大气中的降水粒子,测量其移动速度,从而帮助气象学家更准确地预测降雨、暴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主要覆盖全国的大中城市、重要经济区域、以及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灾害预警、航空安全、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扫描等特点,能够实时提供精确的气象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气象单位也有相当数量的高炮,用于人工降雨等操作。据估计,各省市县级气象部门部署了数千门用于人工增雨(降雪)的高射炮。不过,气象高射炮内部经过适应性改装,以适宜降水用的弹药,有改装用于军事用途的可能,但在结构、用途和发射物类型上与军事需求不符。
中国的气象部门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实力,拥有大量先进的地面气象雷达,还运营着多颗气象卫星,如风云系列卫星,不仅在民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具备潜在的军事用途:
风云一号,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主要用于全球气象监测;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用于监测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天气状况;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具备更高的观测精度和多种观测能力;风云四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能够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气象数据。
气象卫星能够提供广泛的天气和环境信息,了解天气状况有助于制定和调整作战计划,特别是在航空和海上行动中。天气条件对导弹发射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气象卫星提供的数据可以帮助选择最佳发射时间和路径。某些军事通信和导航系统依赖于天气信息,气象卫星的数据可以帮助确保这些系统的稳定运行。
探测气球为啥那么难探测,美国还是民众先拍到军方才知道2023 年 1 月,美国西海岸飘过来一个大型气球,美国民众拍到了,纷纷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然而美军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最开始并没有发现这个“巨大的”气球。美国五角大楼说道,对于此类目标,美国的雷达难以探测到,以往就发生过气球进入美国领空的事件。“我们漏掉了关于此类目标的观测,这是我们和中国意识的差异”美国北方司令部和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负责人、空军将军格伦范赫尔克在 2023 年 2 月 4 日气球被 F-22 击落后表示。
高空气球通常由轻质材料制成,如聚乙烯或其他塑料,其表面积大但材料反射雷达波的能力很弱,导致其雷达反射面积非常小,通常在较高的高度(通常在20-40公里之间)飞行,这超出了大多数常规雷达系统的主要监控范围,难以被雷达系统检测到。而且雷达系统也不是完美的,可能存在盲区,特别是在非常高的高度,为了减少虚假警报,雷达系统通常会过滤掉一些低速、小型或非威胁性的目标,这可能会导致高空气球被忽略。
高空气球还有视觉和红外特征弱的特点,使得它们难以被光电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发现。而防空系统主要关注的是快速移动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目标,如战斗机、无人机和导弹,而不是缓慢移动的高空气球。一些高空气球可能携带反射信号抑制装置或使用低反射材料,使得它们在雷达屏幕上几乎不可见,这些可能是导致美国没有第一时间监测到高空气球的原因。
这则新闻,最明确的就是提到了,中国提升了对于此类目标的探测能力。而这种探测能力不仅仅可以用来探测高空气球。隐身战机也是靠各种办法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和高空气球的低可探测性有一致的地方。能够探测高空气球,意味着中国的防空系统可能探测到F35.这对于周边引入F35战机的国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同理能探测F35,可能也能威胁到F22。
中国探测能力有多强通过提升雷达技术,显著增强探测小雷达反射面积目标的能力,包括高空气球和隐身飞机(如F-35),反映了我们在雷达探测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低频波段雷达在探测隐身目标时具有独特优势,因为隐身飞机的设计主要针对高频雷达的反射,正在研发中的量子雷达技术利用量子纠缠现象,有潜力大幅提升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突破传统雷达的限制。通过分布式多点接收,可以形成多角度的目标信息,提高对隐身目标的探测精度和分辨率。
综合利用雷达、光学和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利用,可以实现更全面的空域监测;而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可以融合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提高对小型目标的识别率和精度。在关键区域部署高密度雷达网络,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空域监控体系;用机动雷达系统快速响应和覆盖突发目标,实现灵活应对。
中国雷达探测能力的提升,不仅在民用领域提供了更准确的气象预报和自然灾害预警,也在军事领域显著增强了国家防空能力。可能能够发现如F-35等隐身飞机,提升空域安全和防空作战能力;可有效监测和追踪低空慢速无人机,提升对低轨道卫星的监测能力,确保空间安全和战略优势。
得益于我们在材料学的进步(稀土材料),我们在很多雷达设备生产方面大幅度压缩了成本,使得我们可以尽情多低配备。海陆空天,到处都可以布置雷达天线,它们能起到的效果远超想象。而嫦娥工程,也和探测能力有一定关系。具体如下:
作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一部分,鹊桥二号卫星不仅用来中继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数据,还能通过与地面天线的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线阵列。这个阵列可以实现类似于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功能,即通过干涉测量技术,大幅提升分辨率和探测能力。通过空间和地面的多个天线阵列,可以协同工作,提升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能力,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探测和通信。
我们还在全国范围内布置了大量的地面天线,用于通信、导航和侦察。;例如815型电子侦察船(如“天王星”号)装备了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能够收集和分析各种电子信号,包括雷达信号、通信信号等。陆地上还有很多可移动的雷达车等。这些雷达设施都可能协同工作,可用于捕捉和分析外国军舰、飞机和其他目标的电子信号,提供电子战支援,实时监测周边海域的动态。
目前,我们的探测能力,已经使得美国也不敢过于靠近。除了天线,我们的战机等也在提升,在遇到外国战机的时候,也不再是只能防御了。这些年,在南海上空,已经发生多次近距离接触的事件,我们的战机采取了更大胆的措施,直接驱离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