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家庭教育轻视不得,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旦大意,孩子以后可能就要吃大亏,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数不胜数。以下三大“雷区”更是需要家长注意防范,这样才能避开家庭教育的“雷区”,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01 “雷区”一:以打骂和指责来教育孩子因为住家附近有好几所学校,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家长和孩子。时间久了,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每次学校公布考试成绩(含大考小考)之后,就是家长们上演花式教育孩子的场景。当然,这里面既有值得让人竖起大拇指的好做法,也有让人不住摇头的失败做法。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明明自己处在在校门口或街头巷尾这样的公共场所,可一些家长或许是因为孩子考得不好而导致情绪激动,就把这一点给忘了,还以为是在自己家里,习惯性地对孩子大声呵斥,而孩子面对周围人群投来的异样目光,或是低着头,面无表情,仿佛已经习惯了;或是脸涨得通红,双目含泪,恨不得马上在人行道上消失。
在不少家长的潜意识中,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把老祖宗留下的“打骂孩子才能成才”的古训奉为圭臬。
平心而论,家长们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并没有想要把孩子怎么样,而是想着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可对孩子严格就一定意味着要斥责和打骂孩子吗?家长如果有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理解了所谓的“严格”。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从一些家长嘴里冒出来的那些又难听、又伤孩子自尊的字眼,正在慢慢地刻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并将最终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有些孩子,会将父母的斥责、打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就是一无是处,是班上招人嫌的学渣。这种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一旦滋生和弥漫,就会让孩子成长为性格自卑懦弱、低自尊、低价值感的人。这岂不是与我们家长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吗?
实际上,真正的“严格”是“严而有格”,既坚定又温和地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
当然,针对孩子有做得不对的、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家长并不是坐视不管、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只不过这个出手绝不是动手斥责打骂孩子,而是对孩子好好说话。
简单来说,这种好好说话就如同我们和朋友说话一样,本着一片坦诚的心和孩子进行沟通,当孩子放下了自我保护机制,反而更加愿意接受。
02 “雷区”二:以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读书学习“宝贝,好好学,只要你考第一,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棒棒糖!”
“只要你能把这本书看完,爸爸就让你玩你最爱玩的XX游戏”!
很多家长这样说的出发点是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阅读,但实际效果却是大打折扣。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经验认识,会认为物质奖励会刺激孩子的学习,可实际上,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德西效应”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相: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物质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换句话说,家长如果只是单纯用物质来奖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已处在享受阅读和学习阶段的孩子,更是弊大于利,实际上会扭曲孩子学习和阅读的动力,让孩子心中的那一汪学习内驱力的清泉变得不再像以往那样清澈和有活力了,时间一久就将变成一潭再也激不起波澜的死水。
阅读和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大的奖励应该让孩子从阅读和学习中获得乐趣,如果我们的物质奖励超过了孩子原本好不容易在阅读和学习中获得的快乐,他们的注意力一定就会被物质奖励给吸引住,往后即使他们还能如往常那样坐在那里读书学习,但他们的目的已经变了,变成为了获得奖品而读书学习,从而失去了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再也难以持续下去。
那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读书和学习的内驱力呢?我认为要先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不管要让孩子做什么,兴趣培养入手都是重要途径。等到孩子有了兴趣之后,再进一步去发展孩子的兴趣,并让孩子在兴趣培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又会进一步促使孩子深入发展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比如,我的女儿就是在我早期的刻意培养下,把阅读和学习变成一大需求,就和每天要吃饭一样少不了,我从来就没有去想过要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阅读和学习,但我很注重从兴趣启蒙和精神鼓励等方面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最终收到很好的效果。
03 “雷区”三:以自己的格局来限制孩子的格局看到孩子正聚精费神地阅读一本原版《三国演义》时,大人忍不住就在旁唠叨着:“看这些乱七八糟的课外书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这个,别看了!赶紧去多做几道数学题……”
看到孩子在开展各种研究活动的时候,大人一看就顿时来气:“别整天鼓捣这些没用的东西,鼓捣它们能提高成绩吗……”
别以为这是在夸张,类似这样的场景其实在现实中经常发生,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我们不要小看了家长格局对孩子格局的影响力。家长的格局大,孩子的格局也大;家长的格局小,孩子的格局也不会大到哪里去。毫不客气地说,一些家长的自以为是其实是在误导孩子。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格局培养和发展空间。
我们暂且不说包括阅读在内的大语文越来越重要,起码孩子能做到主动阅读就是一件大好事,这样的孩子未来可期,可有些家长却不这么看,他们倒觉得孩子看所谓的课外书哪怕是在看名著都是在不务正业,应该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读语文书、数学书上。有些家长之所以没有对孩子的好的做法乘势而为,反而错误地对孩子进行限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家长的格局有限和太小。
此外,针对上面例子中的孩子能够有志于开展各种研究活动的行为,作为家长应该高兴才对,这实际上表明孩子具有勇于探索的可贵品质,这种品质正是未来社会创新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家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探究活动中,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互动和引导。
其实,学习最核心最重要的并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掌握知识本身,而是在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们要鼓励孩子不断发展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着对大自然、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结语实事求是地说,在大多数家长不是教育领域“行家里手”的现实下,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显然不能过于依赖自己的个人经验,因为个人经验非常有限甚至是错误的,而是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手段的加持,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