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Satellite navigation)是指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常见的GPS导航,北斗星导航等均为卫星导航。
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利用太阳、月球和其他自然天体导航已有数千年历史,由人造天体导航的设想虽然早在19世纪后半期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实现。
1964年美国建成“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并交付海军使用,1967年开始民用。1973年又开始研制“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苏联也建立了类似的卫星导航系统。法国、日本、中国也开展了卫星导航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卫星导航综合了传统导航系统的优点,真正实现了各种天气条件下全球高精度被动式导航定位。特别是时间测距卫星导航系统,不但能提供全球和近地空间连续立体覆盖、高精度三维定位和测速,而且抗干扰能力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均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
北斗系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通过30颗卫星,免费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全球范围水平定位精度优于9米、垂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 。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的国际应用空间将会不断扩展。
2023年12月26日11时2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发射第57颗、58颗北斗导航卫星。该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与 GPS 定位系统的区别
1、北斗系统与 GPS 定位系统原理是大体一致的,用的是无源定位,但是细节上有差异。GPS是全球定位,北斗是区域定位;GPS是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计算位置。
2、坐标系不同, GPS 为 WGS84,北斗系统为 2000 中国大地坐标系。这两个坐标系是可以转换的,只是标准不同。
3、北斗系统还具有短信通讯功能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讯息。在没有电信地面基站的地方,通过它就可以实现发短信。
4、北斗卫星导航三号系统卫星数为 35颗,比 GPS 多,因此未来定位导航精度有保障。
5、北斗系统拥有更多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美国的GPS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美国拥有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技术上领先。美国的GPS包括绕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它们均匀地分布在6个轨道上。每颗卫星距地面约1.7万千米。
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终于在1992年使得我国的卫星系统在研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正式取名北斗计划,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就完成了北斗一号的铺设。随后又完成了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的建设。
由于美国的GPS是先进行铺设的,近地轨道轨都已经被占据,中国只能向更远的轨道迈进,历尽艰难之后,中国最终用55颗卫星建成了我们自己的卫星系统,我们不仅突破了技术难点,还迎来了新的技术突破。
由于北斗卫星轨道铺设的更远,所以其覆盖率要比GPS更广,可以说中国不仅搞出了自己的卫星系统,而且还比美国的更好,北斗技术自然也引起了美国的嫉妒的打压。
美国当时为了打压北斗技术,曾故伎重施,以国家安全威胁中国,并试图阻止其他国家使用北斗系统,但这个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北斗产品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如今现在北斗技术几乎已经遍布全球。
那么,既然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北斗通讯系统,为何目前除了军事领域外,其他领域仍在使用GPS?难道不能用北斗系统全面取代GPS吗?实际情况是,并非不想取代,而是目前尚不具备取而代之的条件。
一、与GPS相比,北斗系统在技术上仍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精度
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虽然已经显著提高,达到水平10m、高程10m、测速精度为0.2m/s,授时精度优于20ns,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如GPS。GPS的P码三维定位精度已从16m提升至6m,C/A码已从25至100m提升至12m,授时精度则约为20ns。
2、卫星数量与覆盖范围
北斗系统中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布置了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其赤道角距大约为60°。覆盖率高达98%。可以保证在地球任意地点和时间都能接收到卫星信号。
3、定位原理
北斗系统采用主动式的双向测距二维导航,由地面中心系统负责解算,为用户提供三维定位数据。相比之下,GPS采用被动式的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用户设备可独立解算自身的三维定位数据。
4、用户容量
由于北斗系统的主动双向测距询问应答机制,用户设备不仅需接收地面中心的询问信号,还需向同步卫星发送应答信号,因此其用户容量受限于信道阻塞率、询问信号速率及用户响应频率,使得北斗的用户设备容量有限。与其相比,GPS作为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仅需接收导航卫星的导航电文即可定位,因此其用户设备容量无限。
5、生存能力
北斗系统虽然基于中国的自主制导系统和卫星技术,但其地面控制中心设施对地面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定位解算在卫星端完成。相比之下,GPS正在发展星间横向链路技术,以确保在主控站受损时,GPS卫星仍然能独立运行。
6、应用领域
尽管北斗系统在定位精度和功能模式上有所提升,但在全球4大导航系统中,北斗是最新进入这一领域的玩家,与其他系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4大导航技术目前保持着合作态势,日常使用的手机导航服务是4个系统相互协作、补充的结果。
二、全球用户已经养成使用GPS系统的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除非北斗系统出现重大技术突破,性能远超GPS,才会出现北斗取代GPS这种可能
虽然北斗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上独具优势,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GPS,但在广泛的民用商业领域,GPS的普及率显然远超北斗。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他们去了解一项全新的技术更是比较困难的,如同一个人的习惯一样,已经养成多年,想要在短期内改变基本上不太可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