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浑源县永安寺传法正宗殿的东壁下层,也就是水陆众生相壁画中的东侧第40幅至48幅的内容,是总第76幅至第84幅,由9组水陆人物故事69尊水陆人物形成的第六组“转身成佛”。转身成佛是大威德菩萨引领的阿修罗众、大罗刹众、罗刹女众、旷野大将众、般支迦大将军、巨畔孥众、诃利帝母众、大叶义众。
大威德菩萨引领阿修罗界水陆人物六十八位,是殿内五十至五十八组壁画的内容。阿修罗界众生具有天神的威力和神通,却没有善行,和鬼域有相似之处,亦有人的七情六欲。因此,他是非神、非鬼、非人,介于神、鬼、人之间。在大威德菩萨的大威势、大慈德的教化下,施以菩萨的无边力量之功德和慈悲心,普济阿修罗界众生远离鬼道和魔道,转身成佛。
在水陆法会中认为,众生供养“转身成佛”长卷,可得到大威德菩萨大威势、大慈德慈悲心的呵护,远离鬼道和魔道,豁然顿悟,福德永济,成就佛缘,引导众生结缘善果,转身成佛。
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所修的主尊,也被称为大威德怖畏金刚。在藏传佛教中,大威德金刚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忿怒相,代表着智慧与力量的完美结合。其形象通常为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具有复杂而威严的特征。九头表示九种镇压阎王的经咒,三十四臂与心、身、语一起为菩萨成佛三十七路,十六足象征十六空。大威德金刚的形象虽凶猛恐怖,但在佛教中被认为是具有强大力量和慈悲心的护法神,能够护持佛法、降伏魔障,增长行者的智慧与勇气。
阿修罗众在佛教中被视为六道之一,代表着嗔怒和争斗的力量。阿修罗众具有天神的威力与神通,但无善行,与鬼域有相似之处,且有七情六欲。在壁画中,阿修罗众被描绘为身形巨大、面目狰狞的形象,通常手持各种兵器,与其他神祇或人物一起出现。在永安寺壁画中,阿修罗众的形象可能是为了表达佛教中对嗔怒和争斗的警示,以及对修行者的告诫,提醒人们要克服嗔怒和争斗的情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大罗刹众在佛教中是一个复杂的形象,既代表着邪恶和恐怖,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提醒人们要警惕内心的恶念和恶行,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境界。大罗刹众通常被描绘为外貌丑陋、凶猛残暴,以食人肉或其他生物为乐。他们在佛教的宇宙观中被认为是与善良和正义相对立的力量,常常与佛陀和菩萨等正义的存在发生冲突。在一些佛教经典中,大罗刹众被描绘为受到佛陀的教化而改邪归正,成为佛教的护法神或守护神。他们被赋予了保护佛法和修行者的职责,以帮助人们克服邪恶和障碍,走上正道。
罗刹女众在佛教中是一类特殊的女性神祇,她们通常与罗刹男众一起出现,罗刹男众是食人肉的恶鬼,而罗刹女众则有不同的形象和职能。在佛教经典中,罗刹女众有时被描绘为守护佛法的神灵,有时则被认为是具有某种负面特质的存在。
旷野大将众在佛教中是属于四大天王之一的南方增长天王麾下的二十八部鬼神之一。他们通常被描绘为具有强大力量和威严的神祇,负责守护佛法和维护世界的秩序。在佛教艺术作品中,旷野大将众有时会被塑造成威武的形象,手持武器,象征着其保护佛法的职责。
般支迦大将众在佛教中是指属于四大天王之一的南方增长天王麾下的二十八部鬼神之一。在佛教经典中,四大天王各自拥有二十八部鬼神作为其部下,这些鬼神负责守护佛法和维护世界的秩序。般支迦大将是其中的一部,通常被描绘为具有强大力量和威严的神祇。
在佛教艺术作品中,般支迦大将众有时会被塑造成威武的形象,手持武器,象征着其保护佛法的职责。由于佛教文化广泛流传,般支迦大将众的形象和故事也在不同地区的寺庙壁画、雕塑中有所体现。
矩畔拏众在佛教中指的是一类鬼神,它们属于八部众之一。在佛教经典中,矩畔拏众是南方增长天王麾下的鬼神之一,它们与其他鬼神一起守护佛法和维护世界的秩序。矩畔拏众的形象和故事在佛教艺术作品中有所体现,是树形、山石形、云雾形等多种形态。它们通常被描绘为具有强大力量和威严的神祇,有时被认为是执行惩罚和维持秩序的角色。
诃利帝母众在佛教中是指以诃利帝母为主神的一群神祇。诃利帝母,梵名Hariti,音译作诃利底、迦利帝、诃利帝母,意译为爱子母、天母、功德天等。她原本是一位凶神,以食人为生,但后来被佛陀教化,成为了育子、安产、维护佛法的神祇。
夜叉是佛教中的一种恶鬼,也被称为“药叉”、“夜乞叉”等。在佛教中,夜叉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和神通的恶鬼,通常被描绘为身形巨大、面目狰狞、手持各种武器的形象。夜叉众是指夜叉的群体,它们通常被认为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负责守护佛法和佛教徒。在佛教经典中,夜叉众经常被描述为与佛陀或菩萨一起出现,为佛法的传播和弘扬提供帮助和保护。佛教中的夜叉众并不是真正的恶鬼,而是一种象征和寓意。它们代表着人类内心的烦恼和恶念,通过修行佛法和消除烦恼,人们可以战胜夜叉众,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2024-04-11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