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汉宣帝:5天汇报工作,干部当面考核,大力选拔人才

祁妙萱阿 2025-02-21 11:23:39

公元前74年,西汉发生了一个大事,年轻的刘询当上皇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宣帝。正是因为他的出现,让西汉王朝延续了辉煌帝业,保持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个年轻有力的汉宣帝留下了让后人津津乐道、极为超前的工作方法。

刘询当皇帝很偶然,因为他不是第一人选。这一年,汉昭帝死了,大臣们立了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可惜这个刘贺不是当皇帝的料,而是昏乱无度,仅仅当了27天,一个月不到,就被当时的权臣霍光与丞相杨敞、大司农田延年商议,请示皇太后同意给废掉了。

这件事做得当机立断,是历史上少有的废除坏皇帝、迎立好皇帝的经典案例。这个被废掉的刘贺无意中在历史上也有名,在今天也有名。一是他当皇帝时间很短,只有27天;二是在2016年,他的墓地被发掘了,就是有名的海昏侯墓,是当年中国考古界的大事。

刘贺废掉后,大家又忙着寻找新皇帝,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认真寻找,请示皇太后同意,就迎立了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他就是汉宣帝。事实证明,这个刘询找对了,他是保证西汉经济社会继续高速发展的关键皇帝。皇帝选对了,国家就有希望。

这个汉宣帝从小命苦,在磨难中长大。虽然是汉武帝的曾孙,但由于宫廷斗争激烈,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九死一生。他还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被送到监狱里!是的!是在监狱里,居然活了下来。长大一点又被送到宫里的“旁舍”收养,不承认他的皇族身份,说他是个平民。

毕竟是天选之人,旁人想陷害都不行。在屈辱中,刘询坚强地成长起来了,并最终当上了皇帝,这简直是整个汉朝最励志的皇帝了。正是因为他从小的经历,让他对于民间的疾苦有更深的了解,对于不法官吏鱼肉百姓深有体会。当上皇帝后,他特别注重吏治的整顿,注重提拔清正廉洁的官员。

刘询当上皇帝后,由于是霍光牵头把他弄上皇位,他也特别尊重霍光,谦虚谨慎、礼貌待人,凡事都听取霍光的的意见建议。直到霍光死后,他才亲临政事,开始用自己的想法治理天下。

在他整个执政期间,做了很多好事,时人和后世对他的评很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超前的工作方法。

一是汉宣帝提出5天汇报工作法。他亲政后,提出每隔5天,要听取丞相和下属部门的工作汇报。这让丞相和下属高官不敢懈怠,每天都必须全力以赴、小心翼翼工作,5天后才好向皇上报告。这个就相当于总理及各部的部长向全国人大汇报工作,而且是5天开展一次。

我们几乎可以怀疑汉宣帝是从现代官员中穿越回去的,这可公元前68年提出的要求 。现在我们工作1周,其实也是5天,由于上级给下级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推进速度必须快,要求也是一周一汇报,一月一小结。一周一汇报,也就是五天一汇报。

二是汉宣帝要当面考核干部。汉宣帝深知地方官员的重要性,他们的能力水平和百姓的疾苦息息相关。于是每逢朝廷任命刺史、郡守、诸侯王相这些地方官员时,他都要亲自接见并仔细交谈,相当于面试考核。他要细致了解这个人的经历、取得那些政绩、今后的工作打算等等。

关键是,不是考核一次就算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汉宣帝还会经常性考核。他把这个官员在当地的成绩与他当时的表态承诺对照,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他就与这个官员认真查找原因所在,问题出在哪里,从而促使这个官员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大力选拔人才当官。和当今社会大抢人才一样,2000多年前的汉宣帝特别注重寻找和培养人才。由于制度的局限性,他的人才主要也是从郡守、刺史这一级当中选拔,相当于现在的地市长一级。他认为,郡守这一级官员,不能轻易更换,更换频繁,会引起地方的不安定。当地官员和百姓知道这个郡守要稳定地当很长一段时间,不好欺瞒,才会服从他的治理。这简直是天才的想法啊。

作为年轻有为的皇帝,汉宣帝的记性好,对于郡守、刺史一级的地方官员,如果政绩显著,这个聪明的皇帝,便会亲自颁发表扬的文书,加盖国玺,大张旗鼓地表扬。除了皇帝的口头表扬和鼓励,还增加俸禄赏赐,主打一个精神表彰和物质表彰相结合。

最重要的来了,这些被表彰的地方官员,一旦碰到朝廷的重要大臣出缺,有了位子,便会选拔他们来接替,从地市级提拔到省部级。这让这些基层大员在仕途上有了奔头,工作就更加有动力了。

由于他的这些政策,选拔出了很多人才,从朝廷到地方,良吏贤臣很多。史籍称汉宣帝时期,人才辈出,仅次于汉武帝之时。有了这些人才,国家治理很好,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边防巩固上都沿袭了汉代的好做法,国家国力继续加强。人们称汉宣帝为“中兴”君主,他的时期也成为了西汉王朝最后的辉煌时期。

当然,封建皇帝总避免不了老毛病。汉宣帝的晚年在生活上也逐渐奢侈起来,而且任用宦官,不听忠言,他死后,西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当然,和他的政绩相比,后人很容易宽容他的缺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