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饮食杂乱,宝宝遇上消化不良怎么办?

我是佑佑 2024-06-19 19:05:47

节假日期间,亲朋聚会总少不了各种珍馐美味、大鱼大肉、零食瓜果……但孩子的肠胃受不了这样暴风式的投喂,一不小心就容易积食,导致消化不良,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因饮食卫生问题“病从口入”,引起急性肠胃炎。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指36个月以上儿童出现的位于上腹部的一种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餐后饱胀、早饱、 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烧灼感,也可以表现为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气或反酸, 而经适当评估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

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

是指36个月及以下婴幼儿出现的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食欲下降,嗳气、腹胀、肛门排气增多,恶心或呕吐,反复哭闹或腹痛,排便异常(排便次数或排便量增多、粪便不成形、粪便见奶瓣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较平时增多、粪便伴有酸臭味、粪便干结、排便次数>2次/周并无障碍)为主要表现,经过适当的医疗评估,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的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

中医范畴

中医无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的明确记载,但根据其食欲缺乏、腹胀或腹痛、大便不畅等临床主要症状,可归属于“小儿积滞” “小儿腹痛” “痞满” “胃脘痛” “呃逆” “嘈杂” “纳呆”等范畴。

影响生长发育

食物在肠胃不能被完全消化,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吸收及利用,长期影响生长发育,并可能出现身高体重不达标的情况。

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反复发作导致胃肠道功能不全。

影响免疫力

‍长时间的消化不良导致孩子各种营养素吸收障碍,长时间缺乏有关营养素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小儿抗病能力减弱,容易继发各种感染。

导致慢性腹泻

‍消化不良可引起慢性腹泻,严重者会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

控制饮食

少食多餐,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建议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定时定量

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球等,建议每次活动半小时至1小时,每周2次。

中医辅助治疗:如小儿推拿或贴敷疗法

1)针对脾虚食滞证/食欲下降可参考应用的手法及穴位:

捏脊:双手食指半屈,用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沿脊柱两侧自龟尾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每捏3下将背部皮肤提1下,捏3-5遍;

补脾经:脾经在拇指末节螺纹面上,一手托住孩子手,用另一手拇指指腹旋推孩子拇指罗纹面200次;

摩腹: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顺时针摩动腹部100—200次;

运内八卦:内八卦在掌中,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用拇指指端自乾宫起至兑宫止,旋转摩擦200次;

揉板门:用拇指指面揉孩子手掌大鱼际100—300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次;疗程:5天。

2)针对乳食积滞证/粪便见奶瓣或未消化食物残渣增多或伴酸臭味,可参考穴位手法:

补脾经;运八卦;揉板门;摩腹;捏脊;(同前)

清大肠经:用拇指指腹由虎口推至食指指尖,推300次;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在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指腹自下向上推200次。

3)针对乳食积滞证/粪便干结可参考穴位:

清大肠经;补脾经;摩腹;捏脊;(同前)

推六腑:六腑在前臂靠小指一侧,用食指、中指指腹自孩子肘弯推至腕横纹,推3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在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指腹自上向下推200次;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用拇指指腹揉50—100次;

用药指导

根据孩子具体症状,遵医嘱给予促动力药、抑酸药、益生菌、具有运脾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止痛功效等的中成药。

精神心理干预

对于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需要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协助诊治,经医生全面评估后,给予必要的行为治疗、认知疗法或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类药物治疗等。

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频繁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不能缓解、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

0 阅读:1

我是佑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