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等待一个机会,全世界都不明白中国为什么在特朗普的这个对等关税出来之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强烈反制美国的国家关税?

从数据上看,美国此次关税举措影响范围极广,涉及185个国家。美国财长和商务部长透露,已有超过50个国家排队与美国洽谈贸易关税问题,寻求妥协。欧盟法国虽在言辞上强烈抵抗,但实际行动并未跟进。而中国,却坚定地选择了反制之路。
此时,很多人不禁疑惑,中国为何要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独自站出来挑战美国?毕竟,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处于“以一对多”的不利局面。部分观点认为,中国应优先与美国谈判,凭借中国在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阻止下游国家跳过中国与美国达成协议。
然而,特朗普过往的言行以及美国的关税政策指向,使得中国难以选择提前谈判。美国设置的重关税区,平均关税高达40%以上,东南半岛部分国家如马来西亚关税达20%多,日韩也分别为25%和24%。
如此高的关税,显然是针对中国产业链布局。并且,特朗普明确表态,认为中国长期通过贸易顺差占美国便宜,拒绝与中国谈判。在这种情况下,若中国主动寻求谈判,极有可能在谈判中因特朗普惯用的交易手段,遭受巨大损失。
02.被迫反制背后的战略考量深入分析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模式,便能理解中国选择反制的必要性。以越南为例,美国与越南的进出口比例为1:15,即便越南对美国实行零关税,美国对越南仍存在每年12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越南作为对美国贸易顺差排名第三的国家(前两名分别为中国和墨西哥),其贸易顺差背后与中国产业链密切相关。

特朗普政府在与其他国家谈判时,并非简单地以关税豁免作为交换,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对于那些与中国产业链紧密相连的国家,如印度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大量引进中国设备和原材料,美国在谈判中极有可能要求这些国家对中国加重关税。
此前,美国已对墨西哥使用过这一手段,要求墨西哥若想避免美国加征关税,需对中国加税。可以预见,东南亚、东盟等国家在与美国的谈判中,也可能面临同样要求。
若这些国家听从美国要求,对中国增加关税,其自身制造业竞争力将大幅下降。因为这些国家制造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而中国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完全有能力进行反制。
当这些国家在与美国谈判破裂后,必然会重新与中国协商。届时,他们将深刻认识到,与美国合作难以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其赖以发展的制造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实际上掌握在中国手中。
03.以反制谋全局,构建贸易新秩序中国在被美国单独针对的情况下,选择强硬反制,看似以一己之力对抗众多国家,但实则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中国拥有完整且强大的产业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产业链正逐步向南亚国家转移,并积极与欧洲开展新的框架性合作。
当前的反制行动,旨在向全球表明中国的立场和决心。虽然短期内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从长远来看,当其他国家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无法达成满意结果时,他们将逐渐认识到中国产业链的重要性,最终选择回归与中国的合作。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通胀情况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沙特降低油价,使得美国生活必需品如食品的运输成本大幅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美国的通胀压力。

而在耐用品方面,由于手机、汽车、电脑等产品大多依赖中国产业链,美国加征关税对这些产品价格的影响,并非简单地通过加税就能使通胀急剧上升。
中国正是看到了这一契机,选择最早表明立场,等待其他国家在与美国谈判破裂后回归,从而在未来的合作中获取更有利的权益。
中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以坚定的反制行动,为自身争取到更广阔的战略空间。通过主动迎接挑战,中国正逐步构建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更稳定、更具韧性的全球贸易合作网络。
文本来源 @钱在说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