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刚公布对华电动汽车终裁结果,外媒就放出风声,宣称中方“报复”将开始。关键时刻,中欧将举行第九轮磋商,解除关税制裁并非毫无可能。那么,对于欧盟公布的终裁结果,中方有哪些反制措施?中欧新一轮磋商,又会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终裁结果,并对中国车企加征7.8%到45.3%不等的高额关税,时限5年。对这种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国商务部两度发声,明确表示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
发言人指出,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而在终裁结果出炉后,外媒就称中方的“报复”已开始。
英国路透社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已要求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停止对一些欧洲国家的投资,特别是那些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欧洲国家,进而彰显中方维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
而为了避免中方继续展开“报复”,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欧盟已决定派员赴华进行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磋商。消息人士称,双方已经在近期的谈判中取得了一定进展,正在探索是否可以简化承诺的条件,避免交叉补贴风险的发生。在即将进行的第九轮磋商中,双方或有望达成更多共识。
种种迹象表明,欧盟之所以愿意跟中方继续谈,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商务部门正对原产自欧洲的奶制品、猪肉制品跟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法国为首的欧盟国家不愿意看到“报复性关税”的出现。而以德国、匈牙利为代表的另一部分欧洲国家,坚信对华打响“贸易战”,不利于本国汽车行业发展,多次喊话欧委会“收回成命”,同中方开展协商。
二是因为美国大选形势扑朔迷离,美欧关系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欧委会虽然希望对华施压,但并不想跟中方彻底“脱钩”。在未来的美欧关系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的情况下,只有在经济政策领域寻求更多独立性,加强与中国市场的联系,欧盟国家才能弥补在美国市场失去的损失。
综合上述两点来看,尽管中欧代表第九轮磋商,仍然很难弥合双方在价格承诺问题上的巨大分歧,短时间内,欧盟方面也不太可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的决定。但继续以对话磋商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确是一个避免分歧加剧的可行方案。
简单来说,如果欧盟方面能拿出足够的诚意,正视中国车企发展给欧洲汽车行业带来的好处,中方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回应中欧经贸往来,推动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反之,中方会让欧方认识到挑衅中国的严重后果,欧洲各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君子乐其志
自不亮力
寧豪逸善
根本就没有再谈的必要了,坚决彻底反制!看看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