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和欧洲在战争中,犯下一个巨大错误,就是低估了中国的强大

周律鸣不评 2025-04-06 19:08:50

俄乌战争迎来停火曙光时,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终于意识到一个残酷现实,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不仅未能实现任何一方的战略目标,反而让它们深陷经济衰退的地步,地缘威信逐步崩塌。

从世界抱团霸权走到今天的地步,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他们的错误认知——低估了中国的强大,但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他们能够形成这样的看法并非偶然,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实际上一直都觉得中国在经济上是依附他们的,政治上也只是个配角。

然而世界会变的,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地位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经济发展飞快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也让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低估中国的强大

最开始,北约智库还曾经冷嘲热讽过中国的军事能力,但是在珠海航展上无侦-8高超音速侦察机、攻击-11隐身无人机集群的表现已经相当耀眼,这些无人机成功突破了模拟防线,所展示的是全球首个蜂群作战体系,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无人机作战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曾经被轻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或许是中国独特的 “军民融合” 政策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国利用民用科技的成果为军事领域提供助力,同时军事领域的一些技术也能反哺民用科技,这种独特的生态模式加速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军民相互带动,进而带动着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稳步向前。

经济领域也是如此,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西方曾嘲讽中国制造离不开美国芯片,然而后续的发展势头让所有国家都瞠目结舌。

华为Mate60搭载的纯国产7纳米芯片,让外界对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刮目相看,这一成就不仅打破了西方对中国技术封锁的神话,还证明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的单晶PERC电池、义乌的3D打印技术改造和山东工业互联网重构,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逐渐汇聚成了中国经济的主动脉,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使得西方国家的制裁如同打在棉花上,难以对中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在西方国家还在忙不迭地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候,中国不仅是经济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同时还具备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稳健发展的能力,西方国家此时想要通过老一套制裁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恐怕已经不大行了。

恐怕西方国家想破头都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能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发展地如此迅速,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向来奉行的是“中庸之道”,我们不希望有绝对的敌人,但也对绝对的朋友保持谨慎,破解了“非敌即友”的二元逻辑。

例如,美国施压要求加入对俄制裁,与此同时,中国向乌克兰提供5.3亿美元人道援助,并通过黑海粮食走廊保障全球供应链,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依旧增至480亿立方米,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使中国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就算是美国曾经的铁杆盟友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选择里,也不会顾及所谓的情面。

不只是德国总理在访华时和我国签署技术合作协议,甚至乌克兰也在战火中与中国签下农业大单。

“平衡之道”

这种“平衡之道”是经过历史实践验证的,当时,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就对国际上的拉帮结派做出了批评,认为这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制造更多火药桶。”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展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和战略定力,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海警船与菲律宾补给船的周旋,与此同时,中菲榴莲贸易额增长300%,这种经济合作不仅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还为两国带来了实际的经济利益。

在台海问题上,中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解放军的环岛演习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而两岸民间交流的同步推进则体现了中国对和平统一的积极追求。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策略,既保持了军事上的威慑力,又通过经济和民间交流减少了外部势力的干预。

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紧密经济合作和技术突破,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还提升了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这也打破了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图谋,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频繁对中国实施制裁和施压,但中国的多边合作和经济韧性使得这些制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不只是美国,西方对中国的金融绞杀计划同样遭遇滑铁卢,美欧制裁俄罗斯,对俄关闭SWIFT系统,但数字人民币已覆盖130个国家,近一半的中俄能源贸易可以改用人民币结算。

到2024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比升至7.8%,这种“去美元化”进程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甚至沙特阿美公司也坦言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是因为中国买家从不拖欠货款。

单极霸权的脆弱性正在逐渐暴露,美国还想要试图通过“能源停火”协议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但中俄能源贸易额已达600亿美元,而美对俄出口仅20亿美元,欧洲的处境更为尴尬,怒斥资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军队,但德国工业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350%,法国电力公司因亏损被迫裁员。

历史的讽刺在于,低估中国实力的代价不仅是失去财富,而是整个战略的推翻重来,美俄欧或许该学会与一个平视世界的中国共处,毕竟,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谁还能独自定义游戏规则。

中国的强大不在于击败谁,而在于证明了一条真理,或许真正的战略威慑从不是航母数量,而是让对手在对抗前就清醒意识到这场游戏早已换了玩法。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张维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经得起历史考验——北京日报

0 阅读:6
周律鸣不评

周律鸣不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