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时候,张震在武汉军区担任着副司令的职务,突然接到老领导粟裕的通知,让他过去聊一聊,说是要安排他调岗,去总后勤部做个副部长。
张震以前是个参谋长,在军队里搞教育训练搞了好久。他之前可没碰过后勤那一摊子事,上级怎么会想到把他调到后勤去呢?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早先时候,总后勤的大当家是张宗逊,他既是部长也是党委书记,而郭林祥则是政委,兼任副书记。就在那一年,上头把郭林祥调到了新疆军区去当政委,总后勤那边政委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没人补上。说起来,总后勤那时候已经有7个副部长和4个副政委了。这么多副部长,多一个张震也不算什么吧?
张震来了以后,他的任务是帮张宗逊一起管好所有的事情。
1972到1973年间,总后勤部做了人事调整,让张宗逊来当部长,郭林祥做政委。这两位之前都没搞过后勤。调他们来,主要是因为要整顿后勤工作,还有全军后勤建设的需要。九一三事件后,李先念和余秋里把总后勤的工作稳定了下来,但具体的活儿还得有专门的人来干。
张宗逊和郭林祥在一块儿工作时,既有配合也有不同看法。郭林祥回想起来,在怎么对待那些解放干部的事儿上,他俩想法不一样:一个想慢慢来,一个个地解放;另一个呢,主张一下子放开,成批地来。这事儿还严重到政委得专门向军委打报告呢。想法不一样,要想一块儿商量着把事儿办好,可就难了。
郭林祥原本打算在总后勤部大展拳脚,但1974年的一场运动让他的工作半途而废。到了1975年,他就被调走了。那时候,总后勤部政委的位置还空着,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居然没安排政委,而是直接调来了第八位副部长。
张震去了总后勤部门后,把事情看得太轻松,觉得只要大家心往一处使,工作上的事儿就能顺利搞定。
张震很会拉拢人心,打仗那会儿他是参谋长,跟在彭雪枫、张爱萍、粟裕这些大领导身边干活,他总能很快领会领导的作战想法,并且配合得相当到位。新中国成立后,他升为了总参作战部长,这人特爱琢磨和学习,总能从实战里总结出不少经验,因此很受领导的赏识。
他原本是三野的参谋长,到了1960年,却能在一位级别比他低的、来自三野的将领刘浩天的手下做事,而且刘浩天还是军事学院的院长。尽管如此,他依然能够做到尊重上级领导的决定。
1970年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新任务,那就是去武汉军区当副司令。之前呢,他是在南京军事学院当院长,那可是大军区的头头儿。到了武汉军区,他就变成了副手,跟另外两个经验稍微少点的副司令一起,管着军区的军事训练。他们几个合作得挺好,关系处得很融洽。
调他过来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张宗逊在土地革命那会儿,是张震的师长,以前他是上级,现在还是上级。可能是上面的领导想让他来把总后的工作给稳住了,毕竟张部长身体欠佳,好多活儿得靠他去实实在在干呢。
张震来了之后,主要心思都扑在了业务上,但这业务开展起来真心不容易,想让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他刚到总部没多久,就开始搞那个反击右倾的运动,结果好多工作都没法按原来的计划走了。
1977年的时候,上面开始搞清查整顿,于是就把我的老伙伴王平调了过来,让他当政委。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定干部的安排,还有对领导班子进行变动,这才算是真正动手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