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网络平台的普及,很多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一个恶意的评论、图片或视频,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传播到成千上万的人眼前,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不仅限于心理层面,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
而这背后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想象,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都会在虚拟世界中遭遇各种各样的恶意攻击和污蔑。
朱之文的遭遇
“大衣哥”朱之文一个平凡的农民歌手,因为在某次节目中的一段表演意外走红,成为了公众眼中的明星。
可成名的背后也让他遭遇了源源不断的网络暴力,在朱之文的经历中,网络暴力不仅仅局限于恶言相向,更多的是对他个人隐私的侵犯和对家庭生活的干扰。
他回忆道,成名后的几年里经常有人在自家门前蹲守,拍摄他的生活甚至向他索要金钱。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不仅朱之文本人难以忍受,连他的家人和邻居也被卷入其中。
许多人在他的住所周围徘徊,不仅侵犯了他和家人的私人空间还让他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扰。
这种行为使得他无法像一个普通的父亲那样,去探望住在不远处的儿子,甚至为了躲避这些“围观者”,他只能采取爬梯子进入家门的方式显得十分无奈。
不仅如此朱之文在生活中还遭遇了不少人以“认识”他为理由向他索要钱财,有一次一名残疾人敲响了他的门,并要求他支付50万元人民币,理由竟然是“你火了,我和你有关系,所以你必须给我钱”。
面对这种无理要求,朱之文选择报警,尽管最后警察将该人带走,但类似的骚扰事件层出不穷。
朱之文的遭遇并非个案,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公众人物都开始面临来自网络暴力的困扰。
从恶意评论到个人隐私的暴露,网络暴力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对于朱之文而言,网络暴力不仅对他个人造成了伤害,甚至连他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孩子们因为父亲的名声和网络暴力的波及,甚至在村里出门都要小心翼翼,害怕被陌生人指认和拍摄。
这种情况让朱之文非常痛心,他表示:“我更讨厌的是影响到了我的孩子,他们也因此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权利。”
长时间的网络暴力对个人心理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感到愤怒、焦虑、无助,甚至有的受害者会因为网络暴力而选择退隐,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
网络暴力的长期存在还可能引发社交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许多受害者无法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导致了生活和工作的失衡。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人会因为一时冲动或嫉妒心,采取恶意行为来攻击他人,这不仅伤害了被攻击者,也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和谐氛围,朱之文最终选择了通过法律手段来应对网络暴力。
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2月18日朱之文的网络暴力案件正式开庭,对方在4年的时间里多次在网络上诋毁他,在庭审中朱之文的代理律师表示,被告人对于所有证据都表示认可且认罪认罚,但每当法官询问其是否认识到错误时,被告却始终未作出具体回应。
通过这场诉讼朱之文希望不仅为自己讨回公道,更能为其他遭遇网络暴力的人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他表示:“我不认识这个人,为什么她要在网上这样说我?”
这番话体现了网络暴力受害者的无奈和愤怒,而在这场官司中朱之文并没有要求过高的赔偿,他的诉求仅仅是依法处理,通过法律手段让网络暴力不再肆意蔓延。
现在网络暴力的法律追责尚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尽管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已经开始加强对恶意言论的管理,但实际执行效果仍然有限。
对于受害者而言,追求法律救济不仅仅是为了消除个人困扰,更是为了给更多的网络暴力受害者争取合法权益,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么避免和应对网络暴力?
如何有效应对网络暴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减少在网络平台上泄露个人隐私信息,避免成为恶意攻击的目标。
如果遭遇了网络暴力,收集相关证据非常重要,包括截图、录音、视频等,这些证据将成为未来维权的重要依据。
在遭遇网络暴力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法律权利,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问题。
面对网络暴力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让情绪失,尽量避免与网络暴力制造者进行正面冲突,而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网络暴力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个别恶意用户的行为,更在于整个社会对网络暴力的忽视和纵容,为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社会各界应当积极行动起来。
网络平台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强对恶意言论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同时公众也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避免在网络中进行恶意言论和人身攻击。
网络暴力是一种隐形的伤害,给受害者带来的影响往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朱之文的诉讼案不仅是他个人的维权行为,更是对所有遭遇网络暴力的人们的一种警示。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网络暴力问题,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文明、理性、和谐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成为一个传播正能量的空间,而不是伤害他人的工具。
信源:极目新闻2025-02-18——成名14年来,“大衣哥”自述遭网暴偷拍不断影响正常生活
奔流新闻2025-02-18——“大衣哥”朱之文诉网暴者案择期宣判,被告当庭认罪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