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圣明之道?什么是迷惑之源?明是心明、妙是思想妙。
所谓圣明之道,就是像圣人一样始终保持内心的通透清明;所谓迷惑之源,就是导致人类思想迷惑的一切起源、根源。
人类内心的通明、思想的迷惑都是来源于哪里?为什么有的人聪明、有的人不聪明?有的人迷惑多、有的人不迷惑?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这是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什么是圣明之道?什么是迷惑之源?什么是“袭明”?什么是“要妙”?
人类自身拥有肉体和灵魂,灵魂分为魂和魄。
心,就是魂;思想,就是魄。
人类除了拥有外在的身体,以及内在的心灵与思想,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东西。
袭,是沿袭,是一直;明,是内心清楚、明白;
袭明,就是像圣人一样,能够一直保持内心的清楚明白。普通人或许只能时而聪明、时而糊涂。
要,是要点,是关键;妙,是奇妙,是思想一直很玄妙,脑袋里奇思妙想不断。普通人都只是脑子里偶尔会有灵光乍现。
要妙,就是一直保持思想奇妙、灵感不断的关键与要点。
换个说法就是:袭明就是指圣明之道;要妙就是指迷惑之源,规避掉迷惑之源,才能要妙不断。什么是圣明之道?
人们都需要明白些什么,才能像圣人一样始终保持内心的通透清明呢?那就是要明白“善行无辙迹;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就是擅长、善于,引申为做事的最高境界。人类只有在内心清楚明白各个事物的最高境界在哪里,才不会骄傲、自满、癫狂,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清明。
始终保持内心通透清明的方法,就叫做圣明之道。
保持内心通透清明的方法是什么呢?
善行无辙迹;意思就是说,你的内心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行动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露任何蛛丝马迹、不留任何痕迹。
当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行动,而轻易地自得意满、洋洋得意,闹得全天下都知道,甚至因此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躺在过去的功劳薄里,不思进取。善言无瑕谪;意思就是说,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既能清楚、完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不会给人留下诋毁的借口或理由。
语言既是为了表达自己,也是为了说给别人听。任何不当的言语、语气等,都会给人带去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正面语言就会有正面回馈;负面语言就会有负面回馈。也就是说,你可以表达你的愤怒,但你最好不要愤怒着表达。那样只会带来反效果。
善数不用筹策;意思就是说,计数、计算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需要借助筹策等工具。
同样的道理,隐藏闭合一件事物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需要借助“关楗”等外物。
缔结盟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需要借助文字的约束与约定。
圣人拥有着教导人的最高境界,对于他们来说,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也就是天下无不可渡之人。同样圣人也拥有着运用万物的最高境界,对于万事万物的运用,天下也无不可用之物。
因此,与之相比,你的那些为人处事的成就、人生作为,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
当你内心真正明白、承认这些境界存在的时候,就不会轻易骄傲自满,就能让自己的内心处于不盈、弊而新成的状态,就能保持内心的通透清明,以至于明白四达。
这就是圣明之道。明,就是内心通透清明。
什么是迷惑之源?
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是生命体中最聪明的存在。但是很多人还是免不了时而聪明、时而迷惑。正所谓: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人为什么还会有迷惑、迷茫、愚笨的时候呢?是什么导致的这一切?为什么有的人就不会迷惑?
导致人迷惑的根源,就叫做迷惑之源。
导致人思想迷惑的根源是什么呢?导致人类思想迷惑的根源,就是人们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
当你对待万事万物都拥有正确态度的时候,你就不会产生出错误或者迷惑的思想。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善人和不善人,也就是强于己者和不如己者。善人,就是强于自己的人;不善人,就是不如自己的人。
强于自己的人,可以当自己的老师,可以向其请教;
不如自己的人,可以成为用来丰富、补充、扩充自己思想认知的资源与资本。
这就是对待“善人和不善人”的最正确态度。
如果你不重视向强于自己的人请教,如果你不喜欢通过发现不如自己的人的缺陷,来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即使你很聪明、很有智慧,你也会有很多完全迷惑不解的时候。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这就是迷惑之源,也就是一切迷惑的起源、根源。道德经本章主要论述了圣明之道、迷惑之源。明,是内心明亮;迷,是思想迷昧。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为什么能够决定一切?
因为正确的处事态度,能够决定你的内心是清明还是骄狂;
正确的待人态度,能够决定你的思想是迷惑多还是迷惑少。
人生不就是待人与处事吗?
待人容易迷惑,处事容易骄狂。圣明之道,便是处事之道;迷惑之源,便是待人之道。
作者讲的东西以追古反今的智慧,正反到向日用当下。繁简人生用古人告诫分析当下非常清晰。目前底层认知逻辑基本上就是这样很坍塌。学好数、理、化用现在统一科教文的解决不了问题。用传统思维就可以解。这就很受用。就目前大众发展情况,每个人都不爱听这些数理化,都喜欢羡慕嫉妒恨、贪嗔痴慢疑倒是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