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在墨西哥召开的
国际灌排委执行理事会上,
宁夏引黄古灌区
被正式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这是中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
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也是宁夏这片土地上诞生的
首个世界遗产!
流经银川平原的黄河水平静舒缓,滋养着两岸的湖泊湿地和千里沃野。
两千多年灌区开发史
从银川城区出发,一路向东去往黄河的方向,路两旁是高大的白杨树,远处是连绵的田地和一个个蔬菜种植地……
视野所及,满目苍翠。
这些绿色,是从黄河里流淌出来的。
展开宁夏引黄灌区渠流图,就能清晰看到,黄河水经过一条条古渠,流淌进银川平原,再通过无数条像毛细血管般的支渠,浇灌着每一株稻子,每一株小麦、玉米,每一棵白杨……
黄河浸润着银川的每一寸土地,成就了千里沃野。
黄河水造就了美丽的塞上湖城
滔滔黄河水,自巴颜喀拉山脉而下,穿高原、过雪山,汇集众流,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流过黑山峡进入宁夏后则一改脱缰之势,水流趋于平缓,河谷豁然开朗。
水流的趋缓,使泥沙在开阔而平坦的土地沉淀,舒缓的水源,丰厚的沃土,为灌溉农业的形成奠定了自然天成的地理基础。
此间水土肥沃、湖泊众多,风光秀美、物华天宝,谓之“天下黄河富宁夏”。
宁夏引黄古灌区从公元前215年就开始开发了,距今2000多年。
黄河润泽出这片“米粮川”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历代统治者和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不断进行开发建设,留下了秦渠、汉渠、汉延渠、光禄渠、唐徕渠、美利渠、七星渠、羚羊三渠、惠农渠、大清渠等一条条流淌千百年的古渠,一处处桥、涵、闸等壮美的建筑物;
蒙恬、刁雍、郭守敬等一代代功勋卓著的治水人物,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壮美故事和领先时代的水工技术;官方和民间留下了各种先进的治水理念、法规和制度体系;
王维、韦蟾、朱栴等一批批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壮丽诗篇、碑记……
惠农渠
如今,秦渠、汉渠、唐徕渠等14条引黄灌溉古渠系,历经2000年沧桑巨变仍发挥着流润沃土的作用。
如今,宁夏平原引黄古渠纵横交错,渠道总长1284公里,引黄灌溉面积780万亩。
这些古渠水系延名至今也流淌至今,成为历史留给宁夏平原的丰厚遗产。
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
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殊荣。当时国际灌排委给出的评语是: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
是古代水利工程的经典;
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与长城一样,是秦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
黄河滋养着两岸的银川人家
遍布宁夏平原的古渠系堪称“水利博物馆”,汉代的激河浚渠、西夏的卷埽治河、元朝的更立闸堰、明代的十里长堤、清朝的规模开渠,无不承载着宁夏劳动人民科学的治水、用水、管水思维和经验。
在一条条古渠的“导引”下,黄河水也流进了银川城。
银川地区的灌溉农业文明,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始皇帝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将匈奴各部赶至漠北,并筑长城以拒匈奴。从那时开始,银川地区对于黄河的开发利用,便拉开了大幕。
唐徕渠流过银川城区
美丽的唐徕渠穿城而过,郭守敬的雕像在渠畔静静矗立,见证着历史与当下的衔接。
一座西北内陆城市,却有着“水抱城”、“七十二连湖”之称,有着宛如江南的湿地美景,不可谓不神奇。而这一切,正是与黄河及这片土地上悠久的灌溉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结。
银川丰富的湿地资源,使它成为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驿站”与栖息繁殖地,并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因为黄河,银川才拥有典农河、鸭子荡水库、鸣翠湖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拥有阅海、鸣翠湖、黄沙古渡、宝湖和鹤泉湖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黄河水造就了美丽的塞上湖城
在银川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但黄河文化是这里的主干文化,其他各类文化都与历代对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或派生关系。宁夏引黄灌溉水利工程流润千年、惠泽当今。
今天,展现宁夏先民勤劳智慧的灌溉工程所汇聚的渠水,依然在宁夏山川源源不绝流淌。历代传承的宁夏引黄灌溉工程,是一部镌刻在中华大地之上气壮山河的史诗,也是一幅流淌千年哺育着一方人民的山河画卷。
文字: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报纸专副刊部
视频: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电视社教部
图片: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新闻采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