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云南红茶开始恢复出口,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为了配合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茶叶出口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50年代,主要出口苏联和东欧;60年代,减少对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出口,增加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亚非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70年代发展和扩大对欧美、亚非国家的出口;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出口比较多元化。1950年至1990年,云南红茶远销苏联、波兰、英国、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日本、法国、新加坡、伊朗和中国香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1949年以后,国家对茶叶实行“中央掌握,地方保管,统筹分配,合理使用”的原则。中国茶叶总公司确定茶叶销售“扩大苏销、新销,掌握边销,调剂内销”的方针,20世纪50年代,云南红茶主要调供湖北茶叶公司,销往苏联和东欧各国,少数销往第三世界国家。
1956年对于云南红茶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从这一年起,云南红茶的产区从原来的凤庆、勐海2县扩大到了昌宁、云县、双江和临沧4县。当时从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和凤庆茶厂抽调了100余位技术人员,同时还聘请了安徽和江西的50多名技工到这4个地方进行技术指导。这一年,云南有800多名茶农学会初制红茶技术,红茶的产量也比1955年增加了一倍。当年的这些红茶产区,如今也是云南红茶重镇。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云南红茶对苏联的出口有所减少。这个时期云南红茶主要调供上海、广州口岸,以号码茶拼配出口,供应西欧和北美市场。1974年以后,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始自营出口普洱茶和工夫红茶,云南红茶全部调供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拼配号码茶出口。1975年,云南调供出口的红茶首次突破10万担(一担为50公斤)。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云南红茶又恢复了对苏联、波兰、捷克和民主德国的出口,一直到90年代,出口量都是逐年上升。云南出口苏联的茶叶,从昆明东站装火车出发,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口苏联。《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1938一1990年)》中记录,1990年出口苏联的工夫红茶为895吨,红碎茶为3031吨,小包装茶250吨。
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其实是一个非主流产品,红碎茶才是国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从品饮层面来讲,工夫茶的冲泡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普遍,主要是在中国以及华人文化圈流行;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世界主要红茶出口国供应的主要是红碎茶。红碎茶分级严格,定价统一。印度在19世纪末就开始用揉切机进行红茶生产产品分级出口,效率高,价格低。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红碎茶的制作出口起步较晚,《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1938一1990年)》中记载,云南红碎茶“1958年在勐海茶厂试制,1959年少量调拨出口,1964年小范围内推广生产)文革’期间停顿,70年代恢复生产”而《凤庆县茶叶志》中的记载是:“1957年首批自然碎茶调供广州口岸,远销埃及。1958年,制成初制分级茶,分别调供上海和广州两个口岸,销售伦敦。”1986一1990年,云南红碎茶的出口量在1000吨~3000吨之间,占到全国红碎茶出口量的4%左右,主要销往西欧和北美。
红碎茶的出口,云南有先天优势,但也有难以克服的后天劣势。
优势方面,云南大叶神茶制作的红碎茶与中国其他产区的中小叶种红茶拼配后出口,可以提高整体售价。中小叶种茶的外形好看,大叶种约红茶香高味浓、利用各自的特性进行拼配之后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品质优势在流通市场中变成了价格优势。20世纪80年代,有云南大叶种拼配的红碎茶比单是中小叶种的红碎茶每吨可以提高售价100~200美元。1979年,凤庆茶厂的两批红碎茶被评为全国质量第一名,美国立顿公司以每吨2650美元买走。1980年凤庆茶厂出口的红碎茶一度可以卖到3270美元一吨。
后天劣势方面,云南红碎茶起步晚,且全省产茶区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茶叶亩产量低,加工成本高。我国的红碎茶出口在1984年达到了7.2万吨,创历史新高。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世界红碎茶主产区的增多和产量增大,云南红碎茶的质量和价格难以与国外红碎茶主厂区竞争,出口售价较低,亏损比较明显。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品质和成本之间的博弈一直都在进行。
内销方面,1985年以前,无论是工夫红茶还是红碎茶,除副茶内销外(副茶指的是碎茶、片茶、末茶),正茶产品全部调供出口。1985年以后,国内市场才逐步放开,各地茶厂的红茶得以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1956年以来,除了凤庆茶厂,全省许多茶厂都进行过红茶的规模化生产:勐海茶厂生产过工夫红茶、CTC (crush, tear, curl)袋泡茶等,大渡岗茶叶公司主要生产CTC红碎茶, 普洱龙生集团生产过工夫红茶,腾冲茶厂生产过工夫红茶,昌宁红茶业集团生产过红碎茶和工夫红茶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最近20年,云南很多茶厂都进行过红茶的生产产销情况也逐步多元化。但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消费量来看,长期以来,国内消费的主流一直是绿茶,红茶的市场还比较小,亟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