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杨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临时的交通管制,使得物流更加不畅。然而,仅仅用了48小时,波司登的第一批羽绒服物资便交到了武汉医护人员的手中。
能做到这一点,波司登集团智能配送中心总经理戴建国说,这是因为波司登构建的网络架构,让全国九大仓的货品是共享的,这意味着任何一个仓都可以向全国发货。如果没有当初构建的数字化系统,这几乎没有可能。
确实,疫情如同一块试金石,在检验着企业的极限抗压能力。经此一疫,人们更强烈地意识到, 数字化供应链与高效的物流体系,在商业领域成为像水电燃气一样的“基础设施”,也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硬实力 。
十年前,或许还有人对云计算的未来充满质疑,但现在,“上云”已经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并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把当下的中国称为“云上的中国”也并不夸张。
不过,“上云”只是第一步,当我们已经漫步云端时,该如何利用云更好的发展,才是未来的核心。令人欣慰的是,有很多行业和领域已经率先进行了尝试和摸索,而它们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近日,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和阿里云合作的首部数字创新纪录片《云上的中国》正式上线。该纪录片从商业、生产和城市等不同领域甄选出了一些标杆案例,比如在零售行业,波司登借助数字化实现了智能调货;在工业领域,攀钢集团通过AI做到了提质增效;在农牧行业,蒙牛给奶牛配上了“云管家”;在政务领域,浙江、海口等省市均已经尝到数字化的甜头。
当然,与整个“云上中国”相比,这些案例只是沧海一粟,但它们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云上中国”更多的可能性。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在因数字化而发生改变,未来,随着大数据、算力与算法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数字化应用案例不断涌现,而这种生机盎然的状态,正是我们对“云上中国”最大的期许。
1
数字化赋能商业
几年前,中国的服装企业对数字化还非常陌生。在 2013 年冬天的羽绒服销售旺季,波司登遭遇了“奇怪”的缺货困境:一方面门店缺货,另一方面库存又很多。
在外人看来,这个所谓的困境有些滑稽,但它却真实的发生在了波司登的身上,背后,则是波司登调货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 2014年,波司登开始数字化变革,这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品牌进行的一场数字化试验。
戴建国说,波司登做数字化就是不停地捕捉所有信息,线上线下的实时流量、订单完成情况、车间生产效率等等,这样当发现某个品类卖的不错,就赶紧为那些没货的店补货。事实证明,数字化做完之后,效果还不错,波司登的库存售罄率逐年增加,到2018年就已经超过80%。
现在,如果你走进一家波司登的门店,试穿到心仪的款式却没有合适的尺码,这时候,店员会在店铺的系统上输入款号和色号,全国所有门店的库存情况便一目了然,确认好顾客购买信息后,货品最快只要24小时就能配送到顾客手中。
这背后,依靠的是智能调货系统。2015年,波司登与阿里云合作,打通了波司登全国门店与线上商品的流转系统,有效解决传统服装企业的"结构性缺货"难题。去年1月,波司登开始从前端销售向后端制造全覆盖,进行整个供应链改造。
现在的波司登智能物流中心,搬运、分拣、配送、存储、清点库存等工作,已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并形成了从生产线到店铺再到消费者手中的无缝对接,每年,都有300多万件羽绒服会从这里运往全国。
除了智能调货系统,波司登的数字化试验还在继续,在其办公大楼的15层会议室,一个数据中台项目正在这里加速推进。从今年4月份开始,波司登多个部门的骨干驻扎在这里,他们计划在年底之前完成这个项目。
12年前,波司登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第一次听到智能化、云计算的概念,而现在,他对这些早已烂熟于心。高德康说, 波司登做数字化,是因为有危机感,如果不做,那就没有未来 。
但是,做数字化也并非易事,高德康表示,数字化转型如果观念不改变,就永远转不了,所以, 技术和人才是未来必须优先考虑的 。现在,波司登看起来已经不像服装企业,如果像服装企业,就没有智慧了。
显然,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商业实践者的必修课 。在波司登的转型过程中,阿里云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浙江大学管理学教授郭斌所言, 阿里云其实是在提供两样东西,第一样是它建构了数字化基础设施,第二样则是提供了各项能力的补充 。
2
AI炼钢
当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而一场聚焦于生产端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也拉开了帷幕。
朱小舟是一名有着10年炼钢经验的一线工人,他现在担任西昌钢钒冶炼作业区炼钢转炉炉长。西昌钢钒是攀钢集团的子公司,于2011年成立。
朱小舟说,以前工作,都是用计算器一个成分一个成分的来计算,全凭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记忆,因为一个合金要加六七个种类成分,有时候算完就急急忙忙出去,等到后面才发现,少了一个成分。
对于大多数传统车间而言,朱小舟讲述的情景并不陌生,它实际上也是传统生产所面临的窘境。从2011年到2016年,受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行业普遍亏损,资源不足、位置偏僻、人员多、负担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攀钢持续亏损,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摆脱困境,攀钢集团确定了提质增效的大目标,开始改革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推进数字化改革。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敏说,他们对钢铁的工艺非常了解,但对大数据只是新闻中看到过,很多同事对大数据的理解就是数据大,把各种数据堆一起。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阿里云,在数字化方面,阿里云是专家,但是面对钢铁行业,阿里云又是一个门外汉。所以,当两年前阿里云和西昌钢钒坐到一起时,“面红耳赤”就成了家常便饭。
这时候,对互联网和传统产业都有着深刻理解的创新型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积微物联,成为了阿里云和西昌钢钒之间的连接器。2018年7月,由阿里云、西昌钢钒和积微物联共建的“钢铁大脑”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立项只是开始,传统产业变革的本质是对人的变革,而人的思维转变其实是最困难的。鞍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攀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段向东表示,在项目前期,首先要让员工自我洗脑,要让他们认识到钢铁大脑不是一个作秀的事情,而是企业的一次真正变革。
钢铁大脑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的数据,让机器能够感知、传递和自我诊断问题,优化机器的产出并减少废品成本。2019年11月,经过16个月的努力, 西昌钢钒的第一个数字化项目——AI炼钢终于上线。
如今, “降低炼钢钢铁料消耗”和“冷轧产品表面缺陷识别”两大项目,已经成为西昌钢钒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标杆 。而仅凭这两项改造,在试点阶段,即可实现吨钢生产节约一公斤原料,每年可节省1700万元炼钢成本,带来的效益提升高达2.4倍,同时节省25%的人工。
3
云上养牛
在蒙牛奶牛研究院可以看到,每头牛有“云管家”,哪头牛要打针,哪头牛要发情,哪头牛要生仔,只要看看数据,“管家”都能了如指掌。
这一切,都得益于智能脖环。据蒙牛数智奶源试点牧场繁育部部长张凯强介绍,过去要检测奶牛健康,需要派人在牛舍里巡栏,每天平均要走2.5万步。
但从2018年开始,蒙牛打造数字智能化转型项目,通过智能脖环对牛进行数据监测,有了数据后,张凯强对牛的健康、发情状况从事先的预测到事中的洞察和事后的分析都有了依据,整体来说,“牛更健康了,人更轻松了”。
现在,蒙牛奶牛研究院的2100头奶牛全部套上了智能脖环,主要采集的数据包括发情、产奶量和奶牛健康方面的。除了对数据监测更直接方便外,智能脖环还带来的一个好处是,找奶牛更加便捷,“以前我们找一头牛,要花费10到15分钟,现在有了脖环定位后,只要1到2分钟”,张凯强说。
虽然现在已经习惯了数字化带来的价值,但一开始,张凯强对新技术其实是排斥的。实际上,张凯强的态度,也代表了传统产业绝大多数人。蒙牛集团助理副总裁、集团信息技术负责人张决表示,中国牧场的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相对来说还非常落后,2018年蒙牛开始做智慧牧场的时候,很多牧场主都是抵触的。
所以整个2018年,在800多个牧场中,蒙牛只推动了6个牧场进行智慧牧场升级。不过,当这些牧场交出成绩单——单头牛的产量提升了3.7公斤,相当于增加了10%,其他牧场主才开始接受。
作为牧场中最繁忙、最核心的地方,挤奶厅是牧场输出生奶、创造利润的重要部门,而随着人们对乳品企业和对原奶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何生产出安全放心的牛奶,已经成为了牧场营利的关键因素,所以奶厅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
蒙牛数智奶源试点牧场副厂长韩跃表示,以前没有奶量监控系统的时候,所有奶量监控都是靠人工抄写,而现在,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手机客户端上完成,数据也做到了实时共享, 这让奶厅可以根据整个原奶的变化趋势,去对挤奶时间、营养配比等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纠偏 。
今年年初,蒙牛集团CEO卢敏放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说, “现在一盒蒙牛牛奶背后有 170兆字节的数据”,这句话背后,其实印证着整个蒙牛生产端的数字化变革 。
4
城市治理新方案
今年春节后,杭州这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面临着550万人的“返杭潮”。一边是防疫的压力,另一边是尽快“激活”因疫情陷入停摆的城市。“防疫”和“复工”犹如天平的两端,难以平衡。
2月11日,新诞生的杭州健康码,成为了有效管理的方案。除了政府层面,阿里云也参与了打造健康码的全过程。杭州健康码初见成效后,更大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健康码需要在浙江全省推广。
5天后的2月17日,浙江省11个市的健康码同步完成上线。随后一周,全国健康码上线,从杭州走出的这套防疫复工的技术工具,见证了健康码的中国速度,同时也让数亿中国人的复工路,有了数字技术保驾护航。
蒋汝忠说,浙江能够快速推出健康码,和浙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密不可分。过去几年,浙江已经打造了一个政务云平台,应用的基础设施是现成的,所以才能在两三天时间内,把健康码开发出来。
这些发生于杭州的真实生活片段,也是数字创新激发城市活力的真实写照。
再将目光移到中国南端——海口市。红绿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若红绿灯变化跟不上车流的节奏,经常会引发交通拥堵。再加上海口是典型的旅游城市,海量游客在给海口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王英潮是海口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他每天都要开车出入海甸岛。最近他发现,从海甸五路到世纪大桥,有时可以“一脚油门”开到,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大大减少。
王英潮顺畅的交通体验并非偶然, 这背后,其实是看不见的“智慧交通”起了作用 。2018 年,海口市政府和阿里云合作,通过城市大脑的智慧交通对海甸岛进行实时分析,从而根据路口的车流量来控制红绿灯的放行时长,让市民、游客充分体验到了人工智能信号配时带来的交通出行便利。
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科科长陈冬表示,以前我们对整个城市交通缺乏定量化的数据评价,比如说某一条道路拥堵了,但是这个拥堵的状况到底什么样,比如平均速度是多少,排队长度是多少,这些都不清楚。
但是现在通过城市大脑,陈冬坐在海口交警支队监控中心,通过智慧监控大屏就能监测市内交通情况,而且所有数据都是量化的,这样也开业更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红绿灯进行控制。目前, 整个海甸岛平峰期的平均速度提高了将近 3%,高峰期时,出岛的延误时间则减少了5%左右 。
过去数年,巨大的变化悄然发生, 人和信息不再是原来分离的状态 ,无论是杭州还是海口,数字化让每个人相互联系,甚至正在融为一体。在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看来,今年更是数字化转型普及的一年,今年通过抗疫,实际上让全社会真正意识到云计算、大数据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确实,从山村田野到街头巷尾,数字城市的治理模式正在中国掀起历史上前所未有、波澜壮阔的一页。与此同时,商业和生产的运行方式也在被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所改变和赋能,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正在出现,而这,就是“云上的中国”。
新云力量,扫码赢限量版同名图书
《云上的中国》完整版已在阿里云官网“新云力量”板块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