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黄金时代》?鲁豫:王小波的文字很解渴

星芒娱报站 2023-03-15 10:07:57

那时候王二想:“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

如果要选中国文坛作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我会把票投给王小波。

王小波,一个嘴角下垂,谈恋爱时被嫌弃长得太丑的男人,却对这个世界很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用犀利观点和独特文风,解剖人性欲望和荒诞现实,他是“中国的乔伊斯和卡夫卡”。

《黄金时代》是他的代表作,其特有的黑色幽默,让你重读人性欲望的真实,真实世界的荒谬。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价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一遍读,坏笑。

二遍读,苦笑。

三遍读,哭笑。

四遍读,微笑。

初识《黄金时代》,幽默风趣的文字,别开一面的画风,会让你心跳加速面红耳赤,惊叹王小波的魄力。

二读《黄金时代》,你会在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无奈与苦逼,以及作者字里行间所控诉的荒诞,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酸苦。

三读《黄金时代》,你会在书中看到时代洪流下小人物命运的悲哀,人文环境造就的悲剧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不自觉地代入,情发于中泪流满面。

四读《黄金时代》,你能在王小波的文字中,照出人性的底色,了然残酷世界的底层逻辑,感悟之后便有释然,便有和解。

01 《黄金时代》:面红耳赤的“小黄书”,影射的是最真实的人性欲望世界

这部被王小波视为“宠儿”的书,花费了他前后近20年的时间来创作和打磨。

故事讲述了在上山下乡期间,插队到云南农村的知青王二和女医生陈清扬之间的情感戏码。

在那个对于人性欲望噤若寒蝉的年代,王小波对压抑的现实极为不满,他便用一种略带戏谑的黑色幽默,将那个时代的荒诞投影在文字里。

而且王小波的文字跟他人一样,直接明了,他直接破天荒地在书里写王二与陈清扬的“性狂欢”,以此来对抗当时“一边压抑人性和原始欲望,一边各自心怀鬼胎“的荒诞世界。

陈清扬是个大美女,丈夫因犯事入狱,留下她一人守“活寡”,很多人爱慕她,但是又得不到她,就纷纷骂她“破鞋”,一边又忍不住想靠近她,便谎称生病,以此换来片刻独处。

人性的扭曲与现实的怪诞,在这样的故事之中被彰显的淋漓尽致。

更为荒诞的是,陈清扬想找唯一一个把她当医生而不是“破鞋”的王二帮她澄清时,王二直接回到:”大家都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

他甚至好心的建议陈清扬,不想背上“破鞋”骂名最好的方式就是,真的去偷个汉,还说自己可以帮他。

这样的情节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后来两人的事被戳破,在写交代材料的过程中,当代人被极度压抑欲望而导致的病态心理,被展现得非常透彻。

王二的交代材料越写越具体,直接写成了“小黄文”,陈清扬的越写越洒脱,用一种自我嘲讽的方式,来对抗群众的暴力。而围观的群众,则无比渴望在只言片语的交代材料中,窥探到更加刺激的细节。

这是一个病态、荒诞的画面。

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病”,王二和陈清扬是超现实的人物,专门用来打脸周围病态的人群,两人之间的事则是对荒诞世界无声的抵抗和控诉。

在那个压抑欲望的时代,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他们既是受虐者也是受虐者,那些过往的历史像是一出荒诞的话剧,又像是一起恶俗的狂欢。

王小波曾说:人们认为最羞耻、最该隐晦的东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耻、隐讳的东西。真正的私情是每个人的情感,那是最个性化的、最该秘而不宣的东西。

也许这是对《黄金时代》主题思想最权威的解读了。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文世界来说,压抑的社会注定运行不畅,只有个体都能正视自己的欲望,这才符合天性,才能减少病态心理。

02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

中国农村有种传统的阉牛锤骟术,王小波曾目睹过那血淋淋的一幕,这给了敏感的他极大的刺激。

他在《黄金时代》中写道:

“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

如书中所言,王小波慢慢的被现实锤了一遍又一遍。

因为《黄金时代》中的细节不符合出版社的要求,一直到王小波45岁心脏病突发去世时,书都还没出版,样书还是在他追悼会之前赶出来的。

1997年4月10日,大约11点半的时候,王小波的邻居听到他屋里传来惨叫声,出于害怕邻居没有及时过去查看,等第二天察觉不太对劲后报警,警察到来时王小波已去世好几个小时了。

彼时妻子李银河正在英国出差,本来王小波要随同的,但因为担心母亲病情,遂留京照顾。等李银河接到消息回来时,看到墙上王小波忍痛时咬下的牙印,牙缝里残留的墙灰,悲痛欲绝。

王小波靠着《黄金时代》在台湾的参赛,拿到的25万奖金买了那套房,也因此辞掉工作全职写作,专门为《黄金时代》在中国的出版而四处奔走。

因此在他去世之前,他是个无业游民,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也没有加入文坛,他曾调侃自己:“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

直到王小波去世以后,《黄金时代》才在花城出版社隆重推出,此后,《白银时代》《黑体时代》,王小波三部曲陆续被推出,可他终究没赶上这个时代。

就像王小波去世领先于世界给予他的荣耀一步一样,王小波的对性和文学的理解也领先于时代一步,他化身成一个扯开人欲与邪念遮羞布的大使,无情的讥讽的时代禁锢下扭曲的人性欲望和荒诞现实。

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被生活慢慢的锤,最后人一天天老下去,最后像挨了锤被阉割的的牛一样。

03 看看大佬们有多崇拜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

文坛铁嘴王朔,曾骂遍中国文坛,并扬言:当今中国,只有《红楼梦》及格。

当有人问他如何评价王小波时,他马上改口:“他比我更牛。要是王小波还活着,我不如他”。

鲁豫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王小波时感慨万分,她在讲王小波对她的影响有多大时,打了一个比方:

如果我的人生是一个建筑,文学应该在地下一层。而王小波的文字好像是在我的地下一层里面扔了一些很奇怪的东西,他们有着无坚不摧的那种破坏力,但是又有着超强的愈合力,唤醒能力。

在问道如何看待《黄金时代》等时代三部曲时,鲁豫直言:王小波的文字很解渴。

作家冯唐看完《黄金时代》后:

当时,我有发现的快乐,仿佛阿基米德在澡堂子里发现了浮力定律,我差一点提了裤子狂奔到街上。”

关于《黄金时代》中的文字是否难登大雅之堂时,李银河在序中直接写到:

在中国的文坛上,有让人昏昏欲睡的文字,让人尴尬无比的文字,让人心境变得猥琐龌龊的文字,而小波的文字像一股清风,为能为人带来欢乐带来纯粹,带来哲思。

一向自视甚高的高晓松更是对王小波赞叹不已: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

王小波的作品是对那个时代的批判,在我看来放在今天依然普适,他依然可以成为现在这个浮躁世界的一剂良药,毕竟如鲁迅所说:人性这东西,几千年来就没变过。

0 阅读:70
星芒娱报站

星芒娱报站

娱乐不止于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