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正月十五如何庆祝?

小安评元好的 2025-02-13 04:08:56

古代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的庆祝方式融合了宗教祭祀、民俗活动和娱乐庆典,不同朝代习俗略有演变,以下为古代主要庆祝形式:

1. 燃灯赏灯

起源:汉代已有燃灯祭祀“太一神”(天帝)的传统,东汉佛教传入后,燃灯供佛与本土习俗结合,形成元宵灯会。

唐代:灯会规模盛大,长安城“作灯轮高二十丈,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朝野佥载》),皇帝特许解除宵禁(“金吾不禁夜”),百姓通宵游赏。

宋代:灯市繁华,《东京梦华录》载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出现走马灯、琉璃灯等精巧花灯,灯期延至五日。

明清:北京灯市口、南京夫子庙成灯市中心,宫廷悬挂鳌山巨灯,民间则有“张灯逐鼠”祈求蚕桑丰收的习俗。

2. 民俗游艺

猜灯谜:宋代始兴,文人将谜语贴于花灯供人猜射,称“射虎”,增添雅趣。

舞龙舞狮:汉代已有雏形,明清盛行,龙灯队伍穿街走巷,寓意驱邪纳吉。

杂技百戏:汉代“角抵戏”、唐代“踏歌”、宋代傀儡戏、明清踩高跷、划旱船等街头表演热闹非凡。

3. 节令饮食**

唐代:食“面茧”(油锤)、“焦䭔”(炸面丸)。

宋代:出现“乳糖圆子”“浮元子”(即汤圆前身),《岁时广记》称其“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

明清:北方多吃元宵(摇制),南方则包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4. 特殊习俗**

走百病:明清女性元宵夜结伴出游,摸城门钉、过桥,祈求祛病延年,称“走三桥”。 迎紫姑:农家祭祀“厕神”紫姑,占卜蚕事、婚姻,反映古代女性生活。

偷菜祈子:部分地区有“偷青”习俗,未婚女子偷菜祈姻缘,已婚者偷灯求子。

5. 诗词中的元宵**

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古今对比

古代元宵节更侧重祭祀与祈福,夜间活动因宵禁松弛而尤为隆重;现代则以赏灯、吃汤圆、晚会为主,宗教色彩淡化,娱乐性增强,但传统内核仍被传承。

0 阅读:4
小安评元好的

小安评元好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