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国遗址距阿里的札达县城3~4公里处,位于象泉河南岸的泽布兰村附近的一座黄土山上。现存的古格王国遗址,依山叠砌,由下而上,高约300来米,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遗址东北侧,屹立着7个土砌碉堡,还有3座10米高的佛塔;山坡上,蜂房似的密布着800多孔洞窟;中间有数幢红墙白壁的建筑,那是完好无损的庙宇,约有300余间房子;遗址的西面是悬崖,有的地方筑有内外3道围墙,墙上有垛口等防御设施,与建筑群内部四通八达的地道相连。
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大量的岩画、壁画、武器、生活用具、佛教精品等,都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制作工艺。从这些发现中,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原始而古老的高原王国,当年曾经是多么光辉灿烂和繁荣昌盛。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拥有着如此灿烂文明的王国,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从人间蒸发掉的呢?而且还消失得那么彻底呢?今天,我们只能从它残留的故城和斑驳的壁画中窥视到古格文明的一角,这个谜驱使着人们去发现,去试图揭开她神秘消失的真正原因。
说到此,不得不提起古格国一座石楼的遗址:石楼建在古格遗址的半山腰上,全由石头砌成,大概有十几米高,是一座没有修完的建筑。
这些遗址的发现为古格的灭亡提供了一些线索,许多史学家都推测,古格的灭亡应该与战争有关。
据史学家推测在1630年前后,与古格同宗的西部临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结束了古格王国的历史。
当时,古格王的弟弟勾结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策划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古格王的弟弟作为内应引导拉达克的军队包围了古格王宫。古格王率领部下誓死抵抗,最终被困于古格王宫内。王宫建在一座山上,一方面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守。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
拉达克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便决定在王宫周围修建一座石头楼,以便攻下古格王宫。我们今天看到了的未完工的石楼大概正是这一用途,那么,这个重要的建筑为什么没有完成呢?对此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供今人考证,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拉达克在战争中俘虏了许多古格百姓,他们从百姓中挑选出许多壮丁,强迫他们日以继夜地修石楼。有些百姓不从,就被拉达克人所杀,还有些人被累死了。一时间凄凄惨惨,古格国王心疼自己的百姓,于是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据《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中的记载,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人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可想而知,国王最后的下场很悲惨。那么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又是怎样呢?他们最终成为了入侵者的刀下之鬼?还是成了新国王的臣民?古格国的消亡是不是就是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呢?
说到此,就不得不说说那像谜一般的“无头藏尸洞”。
今天的洞窟遗址约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无头藏尸洞的洞口很小,高约120公分,宽只有80公分左右,里面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这一遗址发现时,里面有30多具尸体,且都是没有颅骨的无头尸,更为奇怪的是,洞里竟然看不到一具头颅和头骨的痕迹,只有一些发辫和绑扎着的发束。这种情况非常奇怪。如果说,这些尸体是在战争中被杀的大臣,那么为何去掉头颅?如果是百姓,为何只选了在这个狭小的地方“藏”下30余人?
从考古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又是一种有一定礼仪的葬式。如此说来,无头藏尸洞会中的尸体会不会是国王或是权贵的人殉?
这些问题至今灭有确切答案,而另外一些专家也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古格的灭亡更可能的原因是环境恶化造成的。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象泉河想必也不是当年的象泉河了,此地的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只剩下了一点点土林和戈壁,这种地貌形态的变化,或许正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
现在的古格王朝遗址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远远望去,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城堡哪里是土林。加之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使得古城在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时,透射出一种残缺、悲壮、凄凉之美。这样一个曾经有过700年灿烂历史,经历过16位世袭国王的王国神秘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给人们的,除了这些断壁残垣,就只剩下深深的遗憾了。
《人类未解之谜大揭秘》主编 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