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就在很多人嘲讽
俄罗斯的“红线”是不是画在月球背面时,竟然发现北约的“红线”似乎也玩起了捉迷藏?如果说,9月7日一架俄军无人机在拉脱维亚本土坠毁是个意外,那9月8日一架俄军无人机入侵罗马尼亚领空就是一种挑衅。联系到8月26日,俄军导弹闯入波兰领空的生猛举动,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领导的北约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北约力挺乌克兰,甚至公开宣称支持乌军反攻俄国领土的背景下,俄罗斯愈发大胆的军事行为不止是一种试探,更像是一种羞辱,某种程度上简直就是直接打北约耳光。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全球最强大的军事联盟居然保持了沉默,就连美英法等国也一反常态、选择了低调。曾经霸气侧漏的“北约集体防御系统”,在这场现代大国之间的对抗中,仿佛选择性地“宕机”了。美北约的反应,至少在表面看来,更多显示了试图避免直接对抗的意图。北约成员国深知与俄罗斯全面冲突的毁灭性后果,尤其在面对一个拥有全球最庞大核武库的国家。在权衡全球战略利益的过程中,美国和北约意识到,一个稳定并可预见的俄罗斯,,比一个受制于国内政治和外部压力而变得极难预测的俄罗斯,更符合其长远利益。从更深层次来说,北约的克制也许是对俄国内局势和战略意图深思熟虑的反应。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动作,虽然充满争议和危险,但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在地缘政治边缘“擦边”的战略。北约在抗议和警告的同时,并不想关闭寻求对话和谈判的可能性。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北约的这种态度可能反而是一种微妙的鼓舞。至于乌克兰,身处其中,无疑更加复杂而纠结。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行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让北约的武器库遭受损失。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和道义上的沉重打击。泽连斯基自然焦急,波克罗夫斯克的控制如果真的易手,无疑会对其军心士气造成巨大冲击。对基辅来说,寻求更进一步的军事援助是当下唯一能做的。而对北约而言,现在最紧迫的,可能不在于如何明确划定红线,而在于如何有效地遏制俄罗斯的挑衅行为,并同时保持联盟内部的团结与合作。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冲突往往意味着双输。北约需要的不仅是在军事上的强势,更是在外交、经济和战略层面灵活多变、富有远见的策略。因为,不论俄罗斯还是北约,都不希望走向最终的对抗。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直至今日,双方均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克制。然而,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现在谁都无法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