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的结局实在是太“美好”了,似乎每个主人公经历了一切苦难,但最终都有好结果。如果把这三个人都写成悲剧,就是比较好的电视剧了,讽刺社会的一些扭曲价值观给人造成的悲剧的故事。如果复婚后没有陈旭助攻,以陈屿的性格闷头做事,有误会也不会解释的性格,我在想两个人会不会长久。顾佳这种现实主义者和许幻山这种浪漫主义者,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在一起。
顾佳这种现实主义者和曼妮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成为闺蜜,另外两人根本无法帮助和提供价值给顾佳,最多也就是点头之交。晓琴离婚以后好找,好找是一回事,能不能踏实过日子,真的幸福是另一回事。每集结尾那两分钟的短剧跟本剧剧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不管三十岁还是四十岁,生活都不容易,好与不好都要承受。总体结局还是好的,一部很受欢迎的好剧。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想做就做。
无所不能,年龄越增长,自信就越少,偶尔也想回到当年的心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无力。其实林有有也是主角了,和她们三个差不多。只是林有有是个有问题的人设,不能拿出来特写。三十岁的焦虑,从来不来自于三十岁,而是来自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呢?一个依靠人言来威胁规范个人行为的社会。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男性相对于女性的生理优势会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
于是男女平等就可以成为一个事实。生活那那么容易,来了大风暴雨你还不是得受着,所谓三十而已到了四十还有四十而已,所幸的家是避风港是温暖小窝,街边小摊传递着社会温情,电视剧结尾也很好是今年的一部好剧。本剧最大的意义在于满足了想要得不到,面对现实却不满足现实的年轻人,为什么我看的会很爽,看剧更多是共鸣,有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和反复打压又要始终如一的坚持。
最后的结局也很感谢作者给我一个梦,这个梦既现实又梦幻,既遥不可及又触手可及。从最原始的角度来看,男性的力量就远远大于女性,男性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能力也远大于女性,甚至某些动物交配过程中雌性都要承受很大痛苦。大自然早已给出最好的证明。心疼顾佳,完美的背后需要艰苦的付出,但是连自己老公都不太看得到这一点,感觉许一点不体谅,全集真的像个巨婴一样。
后面烟花厂爆炸全是顾在解决,自己就坐在会议室里想着要完了。顾佳最后在监狱和许通电话的时候,看眼神感觉她还是爱着他的,不知道会不会有后续:许出狱,顾佳带着儿子回到上海。虽然觉得顾佳不会复婚,但还是有点想看后续啊。再说一句,顾佳真的很完美,虽然只存在于理想中。焦虑并不是影视剧给我们的,影视剧本来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要跟现实一一对应。
没法做到完全一样,也没法做到完全艺术化。三十而已的结局无论怎么诠释,总会有人不满意,因为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同,所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么所面对的那本难念的经也就不同。结局三个女人,各有各的生活轨迹,结局和我想象的一样,最喜欢的是钟晓芹和陈屿这一对,每个人的结局都挺好。三个主人公,最终没什么好结局,才是正常的。曼妮拜金拜得算有原则,却还是临了拎不清,才把自己后路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