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期土壤修复期,现象级,科尔沁沙地南缘,燕麦防风固沙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尤其是科尔沁沙地的南缘,那里的景象曾经让人揪心。你能想象吗?狂风呼啸而过的时候,漫天的黄沙就像恶魔一样席卷大地,所到之处,原本就不多的植被被压得奄奄一息,土地也被沙子一点点吞噬。那片土地上的农民们,看着自己辛苦耕种的土地一点点变得贫瘠,眼里满是无奈和绝望。他们种粮食,可粮食产量极低,因为土地被风沙破坏得太严重了。那风沙就像个不讲道理的强盗,抢走了土地的生机,抢走了农民们的希望。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这片饱受风沙困扰的土地上,一种神奇的农作物——燕麦。燕麦可是有着独特的特点,在防风固沙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能力。
先说说燕麦和其他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的表现对比吧。就像玉米,玉米长得高高大大的,可是在风沙的肆虐下,它没有燕麦那么顽强。玉米的根系虽然比较深,但是在沙地不断移动的情况下,它的根系很容易被扯断。还有小麦,小麦在华北平原等地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却有些水土不服。它比较娇弱,风沙一大,麦苗就容易被压弯甚至被掩埋。棉花呢,棉花本就需要相对稳定的土壤环境来生长,沙地的松动加上风沙的侵蚀,棉花的生长就更是艰难。和这些农作物相比,燕麦就像是一个坚韧的战士。
我有个网友是生活在科尔沁沙地南缘附近的。他跟我分享了他看到的燕麦的情况。他说道:“咱这地啊,之前种啥都不行。有一年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种了点燕麦。刚开始我也担心它长不好,毕竟这地这么差。可是没想到,在播种后的十天左右,燕麦苗就冒出来了,那小芽儿绿油油的,看着就精神。过了一段时间,燕麦长得越来越密,风一吹,它们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浪,挡住了不少风沙呢。”
在农场的轮作期,燕麦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当其他作物因为土地沙化而难以正常生长轮作的时候,燕麦却能担当起重任。一般来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燕麦就能对土地起到初步的保护作用。它的根系在不断地生长,在土壤里穿插交错,就像无数只小手紧紧抓住土壤。这样土壤就不会轻易被风吹走了。
再说说种植的过程吧。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这样特殊的地形地貌下,种植燕麦也有它的讲究。首先得进行整地,把那些沙块稍微破碎一下,让土地表面相对平整。然后播种的时候,种子不能种得太深,大概3 - 5厘米就够了。因为燕麦的种子比较小,如果种得太深,它发芽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播种后的7天左右,如果天气好的话,燕麦就会开始发芽。刚开始发芽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稀疏,但是只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合适,发芽的速度就会加快。
我曾经在一个乡下看到一个农场主,他原来是这片沙地的受害者。他的田地里大部分作物都种不成,每年都有很大的损失。后来他听说在一些类似的地方燕麦种植效果不错,就引进了燕麦。刚开始的时候周围很多人都嘲笑他,觉得在这沙地上种什么都不行。可是他不管不顾,精心照料着他的燕麦田。大概一个月后,他的燕麦田就有了变化。那原本黄沙漫天的景象在他田地的周围有了改善。他的燕麦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卫士,守护着他的土地。到了燕麦成熟的季节,他收获了燕麦,还发现这片经过燕麦轮作期的土地,比以前松软了不少,肥力也有了一点点的提升。
还有个冷门绿植和燕麦对比一下,比方沙生冰草。沙生冰草看起来和燕麦有些相似,但是它的根系不如燕麦发达。在相同的轮作期内,沙生冰草对风沙的阻挡能力就比较弱。还有羊草,羊草主要是适应草原环境,在沙地环境里,它的适应性不如燕麦。即使在华北平原种植的一些适应性较好的谷物,像高粱,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这种风沙严重且土壤肥力低的地方,也没有燕麦在防风固沙方面的效果好。燕麦就像是为这片土地量身定制的一样。
再过一段时间,等燕麦生长到大概一个半月的时候,整个田地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个时候,如果你站在田地里,你能感觉到风虽然还是很大,但是风沙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毫无阻碍了。这就是燕麦的力量,在这片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上,在轮作期和土壤修复期,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记得昌平有个草莓种植户王师傅,他到科尔沁沙地南缘旅游的时候,看到了燕麦田的景象特别震撼。他回去后就跟我说:“咱在昌平种草莓的时候,讲究土壤的疏松和养分。在那边沙地上看到燕麦能把那么差的土变得好起来,真的很有感触。燕麦在风沙里的那种顽强,让我觉得咱种地的不管在啥地方,都有办法让土地变好。”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这样的地方,轮作期种植燕麦对于土壤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在短期内阻止风沙对土壤的侵蚀,长期来看,还能逐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现在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像燕麦这样在特殊环境下能起到巨大生态修复作用的农作物,是不是应该得到更多的研究和推广呢?毕竟在现在这个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时代,每一颗能够改善土地的小种子都可能是改变一片土地命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