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一花谁在落时看
花开何处最堪伤,落尽东风易断肠。
谁在一枝春色里,有人相对立斜阳。
首句“花开何处最堪伤”,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开篇,直接点出了他心中的痛楚和伤感。他似乎在寻找一个答案,想知道哪里的花开最让他感到伤心。这种问句的使用,使诗歌充满了情感色彩,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接下来,“落尽东风易断肠”,诗人用“落尽东风”来形容花朵的凋零,东风代表着春天的离去,花朵的凋零则是春天离去的象征。而“易断肠”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仿佛花朵的凋零直接触动了他的心灵,使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难过。
第三句“谁在一枝春色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在一枝春色中独自站立。这个身影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他心中的某个人。无论是谁,都在这春色中显得孤独而寂寞,与周围的繁华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有人相对立斜阳”,诗人描绘了一个人与斜阳相对立的画面。这个画面充满了孤独和凄凉,仿佛在暗示着诗人的心境。同时,斜阳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花落为引子,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人的孤独,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充满了情感色彩,使人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七绝·残花细雨
细雨残花春半中,小窗幽梦午时风。
起来试把阑干拍,惊断啼鹃一树红。
首句“细雨残花春半中”,诗人直接点明了时节和景象——春雨绵绵,残花满地,春天已经过半。这里的“残花”和“细雨”都是典型的春末景象,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春天虽美,却也是短暂和易逝的。
接着,“小窗幽梦午时风”,诗人将视角转向室内,透过小窗,微风轻轻吹拂,似乎带来了午后的梦境。这里的“小窗幽梦”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而“午时风”则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第三句“起来试把阑干拍”,诗人从梦中醒来,走到阑干边,轻轻拍打。这里的“试把阑干拍”不仅是诗人醒来的一个动作,更是他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他似乎在试图通过拍打阑干来驱散内心的郁闷和不安。
最后一句“惊断啼鹃一树红”,诗人突然听到杜鹃的啼叫声,被其凄厉的叫声所惊扰,同时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树红花在风雨中摇曳。这里的“惊断啼鹃”和“一树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也进一步强调了春天残花败柳的悲凉景象。
整首诗以残花细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易逝、时光无常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使人深感诗人的情感世界之丰富和复杂。
七绝·莺啼应未到村南
村北溪南春事空,野棠开尽半池红。
莺啼未到花先落,只有垂杨系晚风。
首句“村北溪南春事空”,诗人开门见山地交代了地点和时令,春末时节,村北溪南的春景已经凋谢,显得空旷而寂寥。这里的“春事空”三字,既点明了季节的变迁,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怅惘和失落。
接下来,“野棠开尽半池红”,诗人进一步描绘春末的景象,野棠花已经开尽,只剩下半池残红。这里的“半池红”既是对野棠花落的形象描绘,也是对春天逝去的一种象征。
第三句“莺啼未到花先落”,诗人以莺啼未至而花已落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莺啼本是春天的标志,但在这里,它还未到来,春天就已经悄然离去,只留下落英缤纷。这种对比,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只有垂杨系晚风”,诗人以垂杨在晚风中摇曳的画面,作为整首诗的结尾。这里的垂杨,似乎成了唯一还在坚守春天的生命,它用柔弱的枝条试图挽留晚风,却终究无法抵挡季节的更替。这一画面,既是对春天逝去的一种哀挽,也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的一种赞美。
七绝·小村游记
村南未到已闻莺,啼得春风也笑迎。
何事多情桥外柳,却将柔软绊人行。
这首七言绝句《七绝·小村游记》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小村春日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愉悦心情,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村南未到已闻莺”,诗人还未走到村南,就已听到莺鸟的啼鸣声。这清脆悦耳的鸟鸣,如同春天的使者,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接着,“啼得春风也笑迎”,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描绘得如同一个满面笑容的迎客者。莺鸟的啼鸣似乎逗乐了春风,使其也带着笑意来迎接诗人。这样的描写,既富有想象力,又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第三句“何事多情桥外柳”,诗人突然发问,为何桥外的柳树如此多情?这里的“多情”二字,既是对柳树柔美姿态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柳树的柔软枝条,似乎在向诗人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让诗人感到无比亲切。
最后一句“却将柔软绊人行”,诗人以幽默的口吻,描绘了柳树柔软枝条的另一种情态。这些枝条似乎有意无意地绊住了诗人的脚步,让他无法前行。这样的描写,既是对柳树柔美姿态的进一步刻画,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不舍。